“我是自费研究《红楼梦》。我不是红学研究会的,不是教授。干吗的?破老头。”刘心武续《红楼梦》还没有出版就在微博上引起了争论,面对很多人根本没有看过书就破口大骂,刘心武在新书发布会上明显不高兴。
刘心武强调自己续《红楼梦》一定意义上可视同为“复原工程”,续写中探佚的成分多于创作。
刘心武说早在清朝,已有不少《红楼梦》续书出现(多达三十余种),但大都是从一百二十回续起,个别从九十七回(林黛玉将死)续起,很多人在续书中带着自己的情感倾向写成了“官居极品诰命夫人”的大团圆结局,明显不符合曹的原意。当代也有作家从八十回后续写的,各有特点,自由发挥成分居多,而刘心武说自己这本续书则是通过对前八十回的文本细读以及探佚研究,力图恢复曹雪芹后二十八回原笔原意的一次尝试。
刘心武在书前“说明”谈到自己续写修复《红楼梦》的前提:曹雪芹是大体写完了《红楼梦》全书的;曹雪芹全书为一百零八回,目前传世的前八十回,大体为曹雪芹原笔;传世的手抄古本大体可信;清代程伟元和高鹗出版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红楼梦》,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原文;程伟元、高鹗合作以活字排印方式推出的流传至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使得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得以推广流布,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他们对前八十回手抄古本的改动,留下遗憾,而后四十回基本上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刘心武还认为,曹雪芹所撰的全本《红楼梦》曾经在小范围内流传过,曹雪芹同时代人里有人读到过全本并留下痕迹;从脂砚斋批语可知,曹雪芹和脂砚斋对八十回后书稿非常珍惜,对“借阅者迷失”痛心疾首。尽管曹雪芹书稿的后二十八回至今未能找到,却可以通过探佚加以钩沉;传世的前八十回里“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传世脂评里对后二十八回内容的诸多透露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均是探佚的资源。出版方认为这本书是要“与贻害无穷的程高本(一百二十回本)分道扬镳。”
虽然程高本很多读者不满意,但是刘心武续《红楼梦》也少不了挨砖,很多人根本没有看过就断言“任何续写都是狗尾续貂”,对此《刘心武续红楼梦》责任编辑回应说:“现在网上对这个出版事件,有各种议论,比如‘维纳斯的胳膊’说法很流行,这是一个被滥用的说法,我们不认为这种比附是恰当的。《红楼梦》毕竟是文学史上带着重大缺憾而面世的长篇小说,探索迷失的红楼梦,是千百万红迷的渴望,复原迷失了的红楼梦,是值得尊敬值得仰视的文学抱负。一些激愤之言,我们表示理解。但是一些谩骂,我们有理由怀疑是否真的出于爱《红楼梦》,这种戾气十足的语言令人遗憾,我们看不到一点点《红楼梦》粉丝应有的人道精神,悲悯情怀和民主气质,爱红楼梦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吗?”
刘心武从1991年开始涉足红学研究,第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叫《话说赵姨娘》,发表在《读书》杂志。“我不是红学研究会的,有什么身份没有?是教授吗?不是。干吗的?破老头——我那时候当然没有现在老了。我就是一社会闲杂人员。这个时候就有一个老专家出来鼓励我,就是周汝昌先生。”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周汝昌一直鼓励、支持刘心武的研究,这次还专门口述了两首诗贺刘心武续红楼梦竣工:“贺岁得芳讯,壮哉勇士风。为芹收佚稿,何论异还同。”“淡交慕君子,何事互寻求。三节一通问,四时总顺流。彩牛迎渌酒,金兔上红楼。胜业为芹献,源同云梦头。”
此前周汝昌公开说:“以人物为线,梳理脉络展开,再利用文学、文艺的手法表现给众人看,这种工作是崭新的。……用新的形式打开了一条新路子。刘心武不但坚持研究了十数年之久,而且最终用大家能够读懂看明的语言,把结论告知大众,这种‘普及’式样,任何研究工作者都应该效仿。研究一味高深莫测,其对社会、对大众的意义就可能等于零。”周汝昌特别强调,学术研究居高临下,甚至十分“排外”,这种现象在“红学”界也一直存在,“这是做学问的荒谬态度。文化应该是宽广的,文化研究应该是宽大的,任何一种观念、观点的提出,我们可以评论,可以探讨,甚至可以观望,但就是不能抱以嘲笑姿态。三分的合理,应该得到七分的尊重——这才是文化人群应该给予的环境。”
研究固然应该允许百花齐放,但是续写《红楼梦》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要想把研究结果转换成文学形象是极其困难的,何况不是自由发挥,刘心武自己说:“最大困难是进入曹体。我不是用《钟鼓楼》、《四牌楼》的文本写作的。我要模仿曹雪芹前八十回的语言。比如‘因笑道’‘巴巴的’……我试图用曹体写,当然没有完全达到,所以我给自己打60分。不及格我也不敢交给出版社。”
图书很快要和读者见面,不可避免要面对更为严酷的批评。作为一个已经在文坛取得成就的人,为什么要冒这样的风险?刘心武表示是为了了却自己的红楼情结,为了表达对曹雪芹的崇敬,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两年前我妻子去世了,我后来加速写作,是要化解寂寞和孤独。”
至于千古骂名,刘心武说:“我把这些都看破了,什么千古骂名,我这么一个卑微的生命,我要千古之名干什么?我只要问心无愧就行,没做什么害人的事就行。我写得不好就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