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自古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以显其盛。而后其研究者自成各派,即至如今,“红学”研究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历时二百余年,足以使人叹然。《红楼梦》被视为“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灭”的“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研究红学者不仅极多,且流派纷呈,新论迭出,足以与古代的“(文)选学”前后辉映。鲁迅亦有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之说。
清代以来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列
清代以来,中国学术中新添三门显学:甲骨学、敦煌学和红学。前二学的诞生与考古发现及敦煌重现有关,它们涉及的内容关系整个中国文化史,红学则复杂一些。《红楼梦》只是一部小说,对它的种种研究和评论本应属于古典文学甚至就是明清文学的课题之一。然而,它不但论著极多,从业者甚众,且流派纷呈,新论迭出,爱好者、研究者众多,其“热闹”程度大有超过甲骨学、敦煌学之势,足以与古代的“(文)选学”前后辉映。
早在晚清的光绪年间,“红学”一词就颇为盛行,不过那只是一种开玩笑的“诨名”,而非一门学者们严肃研究的学问。据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潘重规认为:“我认为自从民国6年,蔡元培先生刊行了《石头记索隐》一书,引起和胡适之先生的论战。”胡先生写的《红楼梦考证》,的确和清儒治学方法非常相似。而且经论战以后,引起全世界学人的重视。因此不断地搜求新材料,发掘新问题,造成了红学辉煌的时代。所以真正的红学,应该从蔡、胡两先生开始。
红学又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索引、题咏。新红学则指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胡适虽然遭受批判,但这些观点却普遍被人接受。近几年来,随着红学的深入发展,新红学的基本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杯疑,而屡遭批判的索隐派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红楼主要派别研究方法及结论如下所示:
索隐派
研究方法:根据先人对红楼梦的隐情的传说,或研究者对书中隐情的猜测进行索隐。
所得结论:1与清宫有联系的贵族家事说;2顺治与董小宛的故事;3康熙政治说。
对红楼梦评价:认为红楼梦是自然主义的作品。
考证派
研究方法:自传说,通过考证进行索隐。
所得结论:认为红楼梦是作者自叙的书,宝玉是曹雪芹。
对红楼梦评价:认为红楼梦是自然主义的杰作。
评论派
研究方法: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进行研究。
所得结论:认为红楼梦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抨击了封建制度,语言栩栩如生。
对红楼梦评价: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堪称世界名著。
解梦派
研究方法:通过钻研正文和诗词,遵照脂批的指引,结合史料,进行分析,综合。认为红楼梦有正反两面。正面:是一部小说,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反面:隐写着一段历史:
所得结论:1曹雪芹与竺香玉的悲欢离合史;2隐写曹雪芹家的兴衰;3隐写竺香玉和曹雪芹合谋杀害了雍正。
对红楼梦评价:由于红楼梦背面隐写的历史弥补了统治阶级删改的史实而留下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