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梁鸿:顾城是一个学术问题 必须面对他的不完美


来源:凤凰网文化

人参与 评论

首部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放映分享会对谈实录 梁鸿:顾城是一个学术问题 必须面对他的不完美 主持人:谢谢西川老师,下面有请梁鸿老师,梁老师也是位作家,她的“梁庄”系列这两年也是非常热销,更重要的

首部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放映分享会对谈实录

梁鸿:顾城是一个学术问题必须面对他的不完美

主持人:谢谢西川老师,下面有请梁鸿老师,梁老师也是位作家,她的“梁庄”系列这两年也是非常热销,更重要的是梁老师在高校当中任教现当代文学。

梁鸿:其实鹏远让我们,主要是因为我在高校的这个身份。刚才我听各位老师谈自己也特别受启发,我们算是晚辈吧,算中文系的科班出身,必须要面对顾城,必须面对朦胧诗,必须面对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历史的一种思想结构、精神结构。

面对顾城我还有一点特别大的困惑,我们面对顾城都有一些伦理上的困境,不知道怎么处理,比如我们讲顾城怎么讲,我自己非常喜欢顾城,我是顾城诗歌忠实的读者,包括他的《英儿》,《英儿》是93年94年出版的,当年那个时候我刚刚20岁左右,非常非常喜欢,觉得这就是个天书,里面自由的那种状态,对于男女,性爱的还是对整个世界的感受的方式真的非常喜欢。但是我为什么说有伦理的困境呢,今天我们在什么意义上谈顾城,作为一个老师也罢,作为读者也罢,每一年我们基本都有怀念顾城的文章,今年也有,说实话我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这样一个人来说,其实说实话我有点不太满意。为什么呢?就是顾城当然是个天才诗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作为一个后来者,作为我们还活着的人,我们在哪种意义上在想顾城,思考顾城,我们今天如果还在为亲者讳,还是有点不太对头,。我看到一篇文章,谢烨是否宽容了顾城,我们作为活着的人都必须要面对,就是我们这一代必须要面对,不然将来我们再读顾城的,他们永远忘了顾城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伦理,而且是一个非常大的学术问题。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思考顾城,他是天才诗人是毫无疑问的,他作为诗人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回到八十年代的语境,我们怎么反思,八十年代语境本身到今天我们这种思维下,仍然是什么样的困境,我是觉得有的时候我们仍然没有跳出来这种感性的状态。我们仍然把八十年代作为童话的语境,八十年代虽然是有很多的苦难很多的挣扎,自由与制度之中的冲突,我们这代人是没有这种勇气的,八十年代思想内部有没有我们无法解决的症状?我们从顾城来讲的话,他单纯是一个诗人,我们有很多可以分析的,他后期前期的诗,如果把顾城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八十年代历史中的一个人也有很多可以分析的人,这样也可以解决我们面临的伦理困境。我们有时候不愿意提顾城作为一个伤害别人的状况,这样好像有损了顾城的伟大,我觉得不是的,在学术上来讲把顾城作为完整的人来讲,我们可以分好几层来讲顾城,而不是回避,这样我们对顾城才是伤害的,伤害了他的这样的存在。我觉得顾城并不是个完美的人,我们作为今天仍然只是去回避某一个层面的顾城,我觉得其实我们这一代是有愧的,作为后来的学者后来的朋友,我觉得没有针对顾城的病症,我指的是时代病症,理想和现实之间这样的冲突,哲学内部的冲突,我看到他到激流岛以后他怎么生活,怎么想那样一种大同的世界,这里边有很多可以探讨的,我是想说,这里面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学术问题,我的意思是说有很多可以探讨的更理性的问题,而不是感性上的感叹,这对顾城没有更深的挖掘顾城的更深的思想意境。在这个意义上想顾城,所以我每年都要讲顾城,我是非常严肃的开场,我要把本人的态度说清楚,我一定要讲顾城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背后,这对我们理解顾城有帮助的,我站在台上是可以这样讲的,并且因为学生的眼睛里面都有困惑在那,这个困惑我觉得作为老师必须面对,作为我们这代人,这也是我今天来想讲的,谢谢。

Q:我有两个问题问一下西川老师和梁鸿老师,我比较疑惑的第一个问题是顾城这个人好一辈子都在打碎他的梦,他不管是小时候想的乡村生活,后来他写到这个生活跟他想象的不一样,不管在哪里都是处于破碎的状态,他后来到新西兰也是,那个生活跟他想象的也不一样,整个人生感觉就是没有任何很圆满的心理状态,我不知道这一点跟他自己本人的个性有关,还是特意追求为了写诗歌超越出来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也是关于顾城诗歌的理解,我们都知道顾城的诗歌其实在后期是写了非常多的,大部分人不太喜欢后期的诗歌,大部分卖座的作品都是前两部诗集,包括我们老师在课上讲顾城这个人的时候,大部分定位为童话诗人,评价前期诗歌,后期诗歌基本不讲,因为后期诗歌他自己本身就是已经出版的文集当中也有四本呈现个人经历和被采访的文集,他很喜欢表达本人个人思想的诗人,他对前期的诗歌都做了详细的前因后果的解析,但是对后期,我目前没有看到这些东西了,很多人也读不懂,都在猜测,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的解读。然后我想说,顾城为什么从一个看起来比较开放的寻求被人理解的过程,到最后变成一个特别封闭的过程?

梁鸿:首先道歉,说明我们老师的素质不够,因为比如顾城的诗我们读前半部和后半部、前半生和后半生诗风变化很大,很多老师都没有读,我也没有读全,我是爱好者还是比较多的阅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学术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也没有真的面对这个问题,这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们都喜欢非正常死亡,讲到非正常死亡的时候学生特别喜欢,老师也这样浅化的理解,我们对顾城这样的生平也做了特别戏剧化的讲解这是很有问题的,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当老师的,其实有的时候对自己要求都不高,就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工匠,这非常有问题,有时候我们年轻的学者都对自己的学养要求特别低,这是我们也要面对的。刚才讲到诗是什么,它所面对的东西,我觉得诗歌根本不需要拯救,它的确是非常复杂的对世界的一种表达,包括顾城本身,我的困惑在于我该怎么样讲顾城,当我看到很多怀念文章,一直停留在美轮美奂的文字上的时候我非常不满意,但是对顾城做理性的梳理了吗,还是没有?我喜欢唐老师那种《顾城之死》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有思辩,我觉得这样的文章对我理解顾城有帮助,对我理解顾城这样一个诗人有帮助,而且纪念文章作为流传就可以了,我们如果没有理性的剖析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出问题了。

Q:我想问梁鸿老师和徐晓老师,照我看来可能顾城的结局可能他当时没有选择一个结论,但是命运就是把他们的路给堵死了,我看了资料他是打了谢烨,并没有把她杀死。我想问的问题是,当每一个人面对人生的这些矛盾的时候,可能不一定是诗人,可能普通人也会在生命中有很多矛盾出现,梁鸿老师,您在课堂上是站在什么样的意义和什么样的角度上来讲读顾城的?还有这些人在面对这些矛盾的时候,您在顾城人生当中发生的事得到什么样的反思,也想听一下徐晓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梁鸿:我每次讲到顾城的时候就是想到那双眼睛,比较迷茫,不看人的,我喜欢那种疏离的感觉,包括他写的前期的诗歌,他对世间的一些东西有特别的格格不入的那种状态。但是我讲的,我要上课的时候,我其实是一种疑惑的态度上课的,我一方面要选几首诗讲,因为课堂不可能讲所有的诗,另外一方面,我怎么讲顾城伤害他的妻子,我也要提到,我不会轻描淡写的说他伤害了他的妻子,我就是说他杀死了他的妻子,这就是现实,非常残酷。当然我没有包含友情的成分在里面,我只是作为一个特别喜欢的人,这里面包含的矛盾性,他的这种爱情,我最后没有给同学肯定的答案,他为什么这么做,我给不出来,我会给一些参考文章,今天时间短暂我没有讲过程,我可以给一些参考文章,作为一个思考题,我把不同人写的文章给同学们列出来,从哪些方面看,我觉得问题在哪里,我没有解惑,我愿意把这个问题给大家,究竟是什么样的我真的很难回答。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顾城 学术问题 梁鸿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