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徐晓:顾城所描绘的童话已变成一片废墟


来源:凤凰网文化

人参与 评论

首部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放映分享会对谈实录 徐晓:顾城所描绘的童话已变成一片废墟 主持人:唐晓渡老师提到《今天》35年的聚会徐晓老师也在,徐晓老师也是《今天》早期的成员之一,著名的作家,她的那

徐晓、吴思敬、梁鸿在活动现场(右起)

首部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放映分享会对谈实录

 

徐晓:顾城所描绘的童话已变成一片废墟

主持人:唐晓渡老师提到《今天》35年的聚会徐晓老师也在,徐晓老师也是《今天》早期的成员之一,著名的作家,她的那本《半生为人》我想在座的很多朋友可能都读过。有请徐晓老师。

徐晓:我继续刚才的话题,那天我们35年的活动,特别找了一个我们编辑部特别近的地方,非常拥挤,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气氛特别好,我们在中途大家也试图怀念一下我们周围世去的朋友,我们当时数了八个人,包括顾城,这些朋友都离我们而去了。我本人跟顾城没有那么熟,当年我们经常有一些活动,在这个活动里面见面,但是没有私交。我最后一次见到顾城,大概就是他在台上演讲,就是在北大的一个学生的艺术节,大概是在85年,那次北岛也在,芒克也在,多多也在,他们四个人在台上,然后顾城眼睛不看任何人,直视前方,好像目中无人的,他一贯得那种梦幻般的那种表情,至今都还记得。

但是我特别想说一点题外话,就是我们现在不管是我们纪念《今天》,还是今天我们来纪念顾城,以至这几年也不断的有人在媒体上和图书各种各样怀旧的东西,我想一般集中在对民国的怀念,甚至我觉得对民国的怀念,民国的是对当年那些文人的那种生活,甚至是个人生活那种风流倜傥的那种东西的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对八十年代的这种怀旧,我觉得有一种心态就是大家都觉得可能当事人会有一点激动,那因为他代表了我们的青春时代,如果作为我个人来讲,如果我非常理性的想,我甚至有一点惭愧,为什么呢?我觉得八十年代那个年代像梦幻一样的,真正像我们所精力的大概这六七十年以来的最好的十年,它代表了一种希望,当时给了我们一种希望,但是我觉得那个年代所创造出来的那种精神,以及它所留下的精神遗产,在后来的年代,八十年代以后的年代,是否得到了这种更加,我特别不想用发扬光大这个词,我就是说所有的这些开拓者,大家都是壮年,现在60岁,但是这三十多年来,大家是不是把那个时候的那种精神资源,当成自己的一个精神动力,在以后得那种生活中和自己的创作中,就是说起到了那么大的作用,就是说是不是充分利用了那些资源,那种精神资源,我就比较怀疑。

说到流亡,八十年代末以后那么多人都流亡,事实上诗人们的流亡是早于89年的流亡的,那不是政治意义上的流亡,是一种自我流放,更多的是因为对这个社会的不适应,或者更多的是对现代那些东西的那种向往,自动的流亡出去了,到89的时候所有在海外的人都流亡了,没有回来,和89之后的那一批政治流亡者还是有一点不一样。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大多数流亡的人都回来了,所以我觉得这个现象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我觉得其实作为一个诗人来讲,不管是他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都是从内心里应该都是有一种流亡的状态,诗人可能在这个社会永远都是一个边缘的人。但是我就想,从空间来讲,那么地球是个圆的,但是,如果从时间来讲,应该是线性的,我们常常把时光比喻成一条河流,那么作为诗人的这种边缘化,那么有两种边缘化,一种边缘化像高速公路所有的车都在主路上你在辅路上,甚至在人行道上,这是一种边缘,还有一种边缘就是说这边已经走到王府井了,那边还在通州呢,就是说诗人的这种边缘化怎么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因为我自己不写诗,我可能就当着西川这个大诗人我可能都没有权利说这样的话,就是从顾城的这种状态想到的,是不是在他内心里面,不能够忍受这种边缘的状态,他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对抗自己的这种边缘状态才出现了这样的悲剧。我们现在把当年的那个童话,确实非常美好,我们把它从新温习一遍,但是那样的童话不能重演了,只是一个废墟,面对废墟我觉得是不是以后的诗人,很多诗人同时也是知识分子,也许我们更多的责任在于反思,反思这几十年来,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道路,我可能说的挺题外的。

Q:我想问梁鸿老师和徐晓老师,照我看来可能顾城的结局可能他当时没有选择一个结论,但是命运就是把他们的路给堵死了,我看了资料他是打了谢烨,并没有把她杀死。我想问的问题是,当每一个人面对人生的这些矛盾的时候,可能不一定是诗人,可能普通人也会在生命中有很多矛盾出现,梁鸿老师,您在课堂上是站在什么样的意义和什么样的角度上来讲读顾城的?还有这些人在面对这些矛盾的时候,您在顾城人生当中发生的事得到什么样的反思,也想听一下徐晓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徐晓:我希望通过今天这个电影能看到什么样的解释,当然我没有看全,半路才过来,也没有看到一个什么,我相信也不会有人会有解释。比如最近《今天》杂志有一个专号,专门纪念顾城,然后我们那个新世纪杂志,发表了其中一篇文章,就是舒婷的文章,那个文章发表以后,负面评价特别多,很多人在给她留言质问,就是说你凭什么替谢烨说原谅了他,因为她说我相信如果谢烨在的话也会原谅他,这就引起特别大的争论,网上转发特别多,负面评价特别多,包括我有一些诗歌圈的朋友对于整个《今天》杂志做这样一个专集也有一些负面的说法。当然我们既没有到道德审判的地位,也没有到法律审判的必要了,因为人已经不在了,真的这个问题是特别大的困惑,有些朋友跟他曾经有非常深的交往,这里有个人的感情,另外一些旁观者可能就不是这样的,就会提出这么尖锐的问题,我觉得今天不怕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我也希望在以后的纪念中,能有这样的讨论出来,能让大家也比较简单或者只是不愿意面对吧,但是我觉得面对是特别必要的,也许他对于人们认识顾城的才华,他的诗歌成就,反而是一个更有帮助的事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顾城 童话已变成一片 片废墟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