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合璧展览点交启运仪式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举行。作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这是第一次离馆赴境外展览。图为浙江省博物馆讲解员讲解《富春山居图》。中新社发 汪恩民 摄
中新网台北6月1日电 题: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记者 严格 柴燕菲
6月1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拉开序幕。传世名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在成画660多年后,被分开360多年后,分藏于海峡两岸60多年后,终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完成于1350年(元顺宗至正十年),是黄公望为友人无用师和尚所绘。该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对后世画风极具影响,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在明代《富春山居图》曾被书画家沈周、董其昌收藏。
1650年(清顺治七年),宜兴收藏家吴洪裕病危,竟以此图投火为殉,幸被其侄从炉火中抢出,前段数尺已焚毁。该图焚后分成两段,前段为剩山图长51.4厘米;后段世称无用师卷长达636.9厘米。
重新装裱后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让与王廷宾,后辗转于诸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
至抗日战争时期,剩山图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
1956年,《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成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而无用师卷1652年由江苏丹阳张范我转手泰兴季国是收藏,后历经高士奇、王鸿绪、安岐诸人之手。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见后爱不释手,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其实,这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后世称之为子明卷。
1746年,乾隆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他一边坚定地宣布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从此进入宫廷,在乾清宫里被静静地存放了近200年。
1816年,胡敬等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始得正名为真品被编入。
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中国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世纪90年代,浙江省开始谋划两岸《富春山居图》的合璧。
1999年,浙江省举行“海峡两岸书画家《富春山居图》圆合暨富春江雅集活动”,《富春山居图》在两岸现代画家的笔下实现了一次合璧。
2008年开始,浙江省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就合璧展出之事直接进行了通函协商和会晤洽谈。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谈到《富春山居图》时说:“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由此极大推动了两岸对“富春合璧”的关注。
2010年6月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访问台湾,表示浙江愿意为《富春山居图》合展走出第一步,将浙江省博物馆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先到台湾合璧展出,同时也希望未来在合适的时候,请台北故宫博物院将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到大陆来合璧展出。
2010年8月20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何传馨访问浙江省博物馆。11月10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再次来访,最终形成合展备忘录。备忘录明确,浙江省博物馆愿意先将馆藏文物《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送到台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联合展出。为推动双向交流,展览主办单位(即台北故宫博物院)愿意在适当的时候,促成所藏文物《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到大陆联合展出。
2011年1月16日,台湾广达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百里先生受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委托,与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在《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浙江富春江畔的富阳市举行“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签署仪式,双方确定“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于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
5月11日,《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合璧展览点交启运仪式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举行,剩山图启程赴京。
5月18日,《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等12件大陆各大博物馆黄公望相关文物点交仪式在京举办,剩山图启程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