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银幕的反面:纪录片表达远没有剧情片来的自由

2011年12月13日 16:22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叶疏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哥这个霉星给他们带去了霉运,感觉这届CIFVF还没开始的时候,主办方就一直被各种各样的问题纠缠着,一直到今天,影展开始的第二天,几乎所有的放映场次也都还在出现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不管是场地、器材还是现场的放映,按照应亮老师的话说,就是各种“后遗症”和“并发症”持续不断。我不知道往届是不是也这样,如果这样的现象确实是一次出现,请允许我向各位道个歉,哥确实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来看电影的,希望后面几天的放映能够顺顺利利的。

一、“老师,我是邦哥的粉丝” 我承认这次来重庆,一个及其重要的原因是邦哥。你应该懂得在我们这帮二逼影迷心中金棕榈是个什么分量,而邦哥那些让人看不懂但又迷离幽深的影像在我们眼里是个什么段位。其实作为一个影迷,你这辈子能看多少片并不重要,我还不信你整天不吃不喝不睡就能把所有电影都给看完了?影迷赖以装逼的终极资本,在于他这辈子能见到多少在世的电影导演,“哥见过张艺谋!”“你都好意思说出口,哥前天打田壮壮身边走过去!”“你们都弱爆了,我刚还和李沧东在一家面馆吃的面!”……跟打扑克似的,多精彩!呵呵,幼稚吧,当然幼稚了,但我就觉得,作为一个影迷,你连这点“幼稚”都不愿意保留,那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哥基本上全程跟踪了这次邦哥在重庆的活动,出了今早上那堂课,很遗憾,由于晚上和孔叔聊得太久,早上确实没起来,而孔叔你那个关于人鱼交欢的问题,我看只能移交给蛋忑来完成了~但其实涉及到邦哥的活动,我觉得还是挺不好搞的,如果你去问在这次影展中看了邦哥作品的观众,或许得到的大多数答案会是“没看懂”“不明白”。

当然,我一直觉得邦哥的电影是不需要“看懂”的,因为看懂了也没什么意义。不过,当涉及到你要和他交流的时候,这确实是一个挺尴尬的状态,你确实感到你有很多问题想咨询他,但是话到嘴边你又觉得一句都问不出来,你总不能没心没肺地问人家你这片到底是个什么主题思想吧!所以,21号早上的那场对谈,我确实没觉得挖出了什么有价值的料,我本期待的是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但怎么感觉双方都是在往外憋话啊,这可能也和不同行有关。不过观众提问的环节还是蛮给力的,搞得哥最后都忍不住再次装了把逼,尤其让我难忘的是这次影展的副主席郝大爷,当时还特别萌地抢下一个问题,问人家邦哥喜不喜欢拳霸,当邦哥表示我确实没看完那个的时候,郝大爷还一脸乐呵呵的说,我挺喜欢内个的。我说,您作为交流环节的主持人,要自重啊!邦哥这人是真挺好的,很随和,而且我觉得,作为一个拍牛鬼蛇神片的人来说,他的思维其实蛮实在的,没什么不好懂的。挺高兴的,完成了这次来重庆的一项任务,和邦哥合一张影,不过当时有点太兴奋了,就说了两句3Q就撒丫子跑开了,总觉得有点没礼貌了,就这点出息啊~

二、“是马丁吗?” 说实话当时听到应亮老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还真是愣了一下。也难怪,我在重庆的这三天,包括去重庆前地挺长一段时间,在微博上每天都没少@人家,有个什么事,我都要@人家一下,想想怪不好意思,本来工作人员都挺忙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暖冬》,本来出的问题就不少了,他们居然还能在微博上提醒你现在过来还赶得上,我当时在网上跟孔叔说,介是多极品一影展啊!你不能想象马克·穆勒在推特上跟影迷互动:come on baby,现在感到影院来看生命之树还只演到宇宙大爆炸哦!

所以,我从来也不觉得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在我看来,能把这样一个影展坚持下来,并且坚持到了第五年,而且看郑主席开幕时说的意思,还打算坚持到地球毁灭,这本身就相当了不起了,尤其是今天听应亮老师告诉我们的情况(“他们玩我们”):沙坪坝五号影厅只能投放有光腚龙标的片子,且大厅别人舍不得拿出来用,于是只能把9点的场次全部挪到音乐厅,你看在这样一个荒谬的、超现实的环境下,还有这么一群人愿意去不计报酬地去做一些脚踏实际的事情,我深感钦佩。话说回来,我第一天去取票那边的妹子是谁啊?    

三、“如果你们都这样独立,他会很高兴” 薛鉴羌导演在开幕的时候,以一种相当嘿帕的风格说:“我第一次来到这是16岁,今年我12岁,有些人觉得我疯了,有些人觉得我没有”的时候,哥旁边一位汉子悄悄对他的女友说,我看你就是疯了~~~~其实这就是我对中国独立电影人的一个最初印象,他们疯疯癫癫心高气傲,不管不顾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不管拍的怎么样,不过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对于创作来说,有时候还是很需要这种精神的。今年很遗憾有一个单元不能参加了,“众人拾柴”,都在说支持支持,我觉得这个单元差不多是本次影展能对独立电影最好的支持了,我还特意看了看薛鉴羌的那部为完成作品,卧槽,好不靠谱啊!什么火星啊,又怀孕啊,然后世界末日弹弹珠啦,好艾德伍德有没有!

不过我最想了解的还是他这部作品,我想如果他的阐释足够自信,我会义无反顾地把票投给他。其实开幕的时候还有一个特别打击哥的情况,这次影展最小的作者,田地小盆友,就坐在哥的前面,当时他伟岸的身躯在哥面前缓缓升起,一种被拍在沙滩上的感觉悠然而起。其实你知道于我而言整个开幕式最过瘾的是什么时刻么,毫无疑问,当然是各路导演站在台上很简短地介绍完自己后,用极其浑厚的声音说出那句“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作品的作品作品品。”我当时回来就在微博上说,希望过个几年我也能站到CIFVF的台子上面,用更深沉的强调说出这句话。  

四、“我怕把他们教坏了” 离开重庆前看的最后一场是青年训练营四位学生之前的作品,很有意思,我个人的猜测是,因为之前不论看多少,或者你觉得片子有多不好,你与制作者之间永远都是观众和制作者的关系,所以我感觉之前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提问,但是到了这个环节,观众开始了建议与批评。一位长发飘逸哥提出了这样一个话题,是阳光的人儿吸引你,还是自闭的人?很巧,最近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对于创作来说,怎样的塑造更具“美感”,更“好玩”。

当时蛮想就这个话题发表下自己的看法,但是比较担心会将话题引向一个与作品本身无关的方向,所以也就压住了这次装逼的念头。其实我个人觉得,无论是所谓的“阳光”,还是所谓的“自闭”,都是两种词汇上的表现而已,即使它们的意思是两极的,但涉及到创作上、塑造上,其实都是一回事,而喜欢什么,就纯粹是喜好问题了,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创造,应该是存在反差的,即表面的阳光,其实质是一种自闭。其实从《爱唱歌的刘涛》的导演的一些阐述中我发现,刘涛本身是具备这样一种反差,可惜这种反差在银幕上没有表现出来,很多观众说为什么没有表现出主人公和他人的关系,我觉得不是她不想去表现,而是当她意识到主人公的这种顾忌的时候,她本身就会产生一种顾忌;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自梳》中,我觉得并非是导演没有去深入这个题材的意识,而是当她面对这样一些人的时候,顾忌会自然产生,从而阻碍了进一步的表达。

像张赞波老师说的,他们都是很单纯的人,但是纪录片其实要寻求的是一种“不单纯”,所以他“很担心把他们教坏了”。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认为纪录片是一种存在缺陷的形式,即使它记录的是最真实的影像声音,但当它们呈现在观众面前时,不见得其传达的信息也是真实的,有些东西也不是你想去挖掘就能够挖掘出来的,有各种因素的限制,特别是涉及到拍摄对象是人,所以我觉得纪录片的表达远没有剧情片来的自由,不过这本身也是纪录片之美吧!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导演 艾德伍德 银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