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莫言:诺奖网络论战让我清醒 30年坚守“寻根文学”

2012年10月12日 08:24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钱恋水 石剑锋

北京时间昨日19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英格伦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CFP 图

早报记者钱恋水石剑锋

在诺贝尔文学奖111年的历史上,莫言成为第一个身在内地而摘得此奖的作家。

北京时间昨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来自中国的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获奖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由瑞典文学院主导,本年度获奖者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约合750万人民币)奖金,颁奖仪式于12月10日在瑞典举行。

莫言得知消息很惊讶

“听到这个消息很惊讶,因为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离我很遥远。”这是莫言在获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后谈及感受说的一句话。

昨天晚些时候,莫言在老家山东高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文学奖项不是最高奖项,只代表评委的看法。”当记者问他“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你个人意味着什么”时,莫言笑着说:“对我个人意味着,我这段时间要接待你们。”针对近期微博上关于莫言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讨论,莫言对支持者和批评者均表示了感谢,“我感谢在网上那些支持我的朋友,挺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

随后,莫言说:“我刚才也说了,我终于得到了一个让自己置身于众声喧哗的机会,所以这次持续了足有半月之久的网络大战,对我来讲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绝佳的机会,使我知道了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东西我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

作协道贺强调“世界意义”

莫言12岁离开学校在农村工作多年,后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1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然而真正的第一部成功作品则是曾被张艺谋拍成电影的《红高粱家族》。

昨晚,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词称:“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他所有作品的基调都来源于童年时听过的传说。魔幻现实主义的确可以用来形容他,但光是用这个来形容他显然是不够的。”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英格伦说,“他的风格并非向加西亚·马尔克斯习得,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在他的文学世界,超自然和现实并行,他用了一种最原始的讲故事方式来描写这个世界。”

“寻根文学”30年坚守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成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曾翻译了莫言许多作品的著名汉学教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最近在接受《中国日报》的专访时比较了莫言和狄更斯的作品:“他们的文学意向都很宏大,并且笔触华丽,充满想象、力量和超强的道德感。”

“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威廉·沃尔曼《欧洲中心》的影子,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具有横扫历史和对当权者的批判。”葛浩文说,“当然,也能看出莫言的文学倾向性,比如现代主义的福克纳,魔幻现实主义的马尔克斯,以及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葛浩文对莫言的讽刺小说《酒国》的评价是:“可能是我读过的中国小说中最具技巧革新性也是最复杂的一部”,《生死疲劳》则是一部“辉煌的寓言”。至于《檀香刑》,葛浩文则认同莫言自己对该作品的评价:音乐般的韵律造就了这部作品的美。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莫言 1986年 红高粱家族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