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莫言赞马尔克斯:感谢天才头脑 发明永生方式


来源:京华时报

人参与 评论

作为对中国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去世引起关注。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最大文学遗产是告诫作家们创作时,不要过度的娱乐化,并提醒中国当代作家不应丢掉对民族传统的挖掘。受马尔克斯影响较深的莫言则表示,马尔克斯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小说,他也发明了让自己永生的方式。

作为对中国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去世引起关注。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最大文学遗产是告诫作家们创作时,不要过度的娱乐化,并提醒中国当代作家不应丢掉对民族传统的挖掘。受马尔克斯影响较深的莫言则表示,马尔克斯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小说,他也发明了让自己永生的方式。

陈众议(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

他刚进入中国大家认识较肤浅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是国内较早研究马尔克斯和拉美文学的西语专家。他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尔克斯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拉美文学的崛起对中国作家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当时环境下,东西方两大阵容都很认可拉美文学,给了中国作家信心;另外一个方面,拉美作家在自己文化背景上能够借鉴西方的文学创作技巧,这也给了中国作家启发,寻根文学中的寻根就是从拉丁美洲拿来的。”

陈众议认为,当马尔克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时,大家对他的认识较肤浅,“虽然寻根这个词本义是想让文学回归到自己的传统,但实际上中国作家关注更多的还是他的创作风格和技巧。90年代以后,才开始真正地关注民族文化的问题,以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张炜为代表的作家,开始关注民族文化深层次的一些问题。”

陈众议认为,莫言受马尔克斯的影响十分明显,“莫言通过马尔克斯看到了中国传统一些有意思的事,这具有启蒙意义,比如促使莫言去阅读蒲松龄作品。”

提醒当代作家要守住文学传统

让陈众议担心的是,随着马尔克斯这杆大旗的倒下,他代表的对民族精神深入挖掘的文学传统会陨落。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体现,比如一些有天分的拉美作家开始移民到美国,同时对中国的警示作用更加明显,“他的最大文学遗产是告诫作家们创作时,不要过度的娱乐化,如今当代文学呈现出一种产业化、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我想提醒中国的当代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不应丢掉对民族传统的挖掘。中华民族还没有资本去娱乐,我们挖掘的还远远不够。”

陈众议认为,现在所谓的文化多元化,实际上就是美国化,“这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创伤是致命的,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在哪里,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这个本来应该是作家首当其冲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的作家可以去批评民族的劣根性,但是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建构更好的民族素质,而不是跟着别人跑”。

胡真才(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室西语专家)

他获诺奖后成了文学活动家

在马尔克斯的诸多评传中,他的哥伦比亚老乡达索·萨尔迪瓦尔写的传记《回归本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较有代表性,遗憾的是只写到了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后马尔克斯的声誉正如日中天时就结束了。2001年卞又成、胡真才两位西语文学专家翻译出版了该书。

昨天,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室西语专家胡真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世纪初他在西班牙曾经跟萨尔迪瓦尔谈到过这个问题,“当时我问怎么没有写下去,他跟我说,70年代之后的马尔克斯真的没有什么好写的,特别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基本是在镁光灯、闪光灯下生活,成了一个文学活动家了。”胡真才透露,马尔克斯本人原想写三部自传,“但是他自己就写了一部,而且还没写到1967年,大概只写到了60年代初。”

谈到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胡真才称他本人推崇马尔克斯六七万字的中篇作品,比如《一个遇难者的故事》,“马尔克斯绝对是一个讲故事高手”。

莫言:牙钻声中想起读“百年”的情景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颁奖词。诺奖评委认为,莫言作品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对于马尔克斯,莫言从不掩饰对他的赞美。

昨天上午,莫言在医院看牙时,从牙医那里得知了马尔克斯去世的消息。他在给腾讯文化供职的侄女杨菁回复短信时说:“在牙钻的轰鸣声中,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几乎是集体阅读《百年孤独》的情景。我不能说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但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莫言透露,自己本有过一次与他见面的机会,但因马尔克斯生病错过了,“感谢这个天才的头脑,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小说,他也发明了让自己永生的方式。”

莫言随后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谈到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情形:“心情是难以形容的,就像马尔克斯在巴黎读到卡夫卡一样,非常惊讶,拍案而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马原:马尔克斯流行时马原已经过气了

昨天,隐居云南的先锋派作家马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学爆炸”运动中最推崇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才是那一代作家中一流的作家,让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潮流变成经典。”

被问及马尔克斯为何在中国的知名度如此大,马原说:“一个是南美的历史,特别是政治史,跟中国有很多的相似性;另外一个,诺贝尔奖推波助澜,中国人对这个奖项的关注远超世界其他国家,诺贝尔奖让《百年孤独》变成了一个大众文学经典。”

有些文学评论家认为,马原的《虚构》和“叙事全套”是受了马尔克斯的影响。对此,马原有点无奈:“我的小说主要是1982年到1985年写的,而马尔克斯作品到中国大概是1985年后。我读到马尔克斯作品时已经30多岁了,有了对小说的理解和创作方式。用句别人的话说,当马尔克斯流行的时候,马原已经过气了。”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高宇飞

相关专题: 马尔克斯逝世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陈众议 马原 作家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