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傅山作品会在日本流行下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人参与 评论

今川鸥洞:在日本书法界,傅山的作品没有爆发性地流行,但关注度越来越高。原因在于日本书法界只崇尚于展览会,傅山的书法气势博大,这是其无法全面被接受的原因,但写傅山风格作品的人近年增加了不少。就像曾经有人把赵之谦的作品转化为日本风格并使之成为自己的风格一样,傅山的作品也会在日本流行下去。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傅山,被其书法作品中的线条跃动感和生命韵律感所震撼。有例可证,在日本举办过的高中国际艺术展上,一些傅山风格的作品获得了“特选奖”,在关西的全国大学书法展中,也是书写傅山风格的作品获得了最高奖。

——访日本书法四季会会长今川鸥洞

风磴吹阴雪五律诗 185.7×51厘米 傅山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风磴吹阴雪五律诗 185.7×51厘米 傅山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特约撰稿人 堀川英嗣

今川鸥洞,本名义纪。生于1938年。毕业于新潟大学教育学部艺能科书道科。日本傅山研究会代表,书法四季会会长。著有《傅山书法名选集》、《傅山墨翰》、《傅山墨宝》、《傅山书法拓本选集》等。自1996年起到2011年,今川鸥洞每年都会到太原师范学院授课,并在中国各地研修旅行,积极举办日中之间的书法交流活动。他在日本创立了傅山研究会,策划了多场展览会,对傅山书法在日本的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日前,本刊特约撰稿人就傅山在日本的影响、对当下中国书法的发展、中日书家的书法史观等问题采访了今川鸥洞。

傅山书法就像洋葱头

美术文化周刊:请谈谈近年傅山在日本的影响。

今川鸥洞:在日本书法界,傅山的作品没有爆发性地流行,但关注度越来越高。原因在于日本书法界只崇尚于展览会,傅山的书法气势博大,这是其无法全面被接受的原因,但写傅山风格作品的人近年增加了不少。就像曾经有人把赵之谦的作品转化为日本风格并使之成为自己的风格一样,傅山的作品也会在日本流行下去。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傅山,被其书法作品中的线条跃动感和生命韵律感所震撼。有例可证,在日本举办过的高中国际艺术展上,一些傅山风格的作品获得了“特选奖”,在关西的全国大学书法展中,也是书写傅山风格的作品获得了最高奖。

美术文化周刊:作为日本傅山研究会的代表,你多次在日中两国举办傅山书法展,对傅山为何如此偏爱?

今川鸥洞:我认为傅山的书法就像洋葱头。洋葱各国都有,做法也有很多种,可以说是平民厨房中的高级料理。傅山也是如此,是一个国际化的存在。

傅山这个人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他的丰富性。傅山生活在这人世间,有时会隐居窑洞,有时会身处市井,也就是说他是一个自由自在出入各种阶层、各类世界的人。他背负了时代的命运。生存于那个时代的人,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但这个人并没有偷偷走捷径,只是不断地想着自己该在何处立身,然后生存下去。

傅山的作品上至皇家、下至平民百姓,雅俗共赏,他作品中既有和日本人情感相吻合之处,也有日本人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如果有的日本人看了傅山的作品,但还是不想学习其书法,可能是因为很难理解他的作品吧。之前举办“傅山书法展”时就遇到很多这样的人。在日本,很多人对傅山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我们应全面看到傅山生活的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

中国书法土壤肥沃

美术文化周刊:近几年到中国学习书法的日本年轻人越来越少,是什么原因?

今川鸥洞:可以说日本人对外接触的范围逐渐变得狭窄,持有赴国外学习意识的人越来越少了。无论是在研究活动还是艺术活动中,都有这样的感觉。日本政府也貌似不太重视这方面的交流,而年轻人又很少有这样的意识。

美术文化周刊:日本学书法的学生普遍觉得,留学中国再回国后怕跟不上日本书法界的潮流,你怎么看?

今川鸥洞:我认为事实正相反。在我看来,这三十年来日本书法界一直深陷漩涡中,原地踏步,所以没有什么跟不上的。

从个人角度来说,中国书法土壤肥沃,涉足人士众多,国民普遍重视。将来在书法上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仍是未知数,但其惊人的爆发力是值得期待的。相反,分析日本的“书法土壤”,会发现好像土壤里就没有播下种子,既没有播种的人,也没有耕耘的人。中国不是,即使在未耕耘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只要追求其根部就可以汲取到充足的营养。而在日本,没有人想耕耘,以前有,现在没有了。所以土壤越来越贫瘠,发展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小,前途渺茫。而且,虽然也有些年轻人愿意学习书法,但社会、学校却没有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或找到合适的老师,虽然他们肯下功夫,成效却不大。

两国书法史观有差异

美术文化周刊:日中书法家审美观有何不同?

今川鸥洞:简单说来是由于历史观的不同。对于日本人来说,越古老的字就越有疏远感。篆书很古老,在日本人看来那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虽然篆书比甲骨文要近一些,但以日本人的书法观来看,也是比较遥远的。对于篆书,中国人的亲切感与日本人的亲切感是大相径庭的。对于历史存在的远近感受不同,无论对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吧。

中国学生写《石鼓文》或西周金文时,总是写得非常认真,这样的态度让我自叹不如。日本人是不会那样临的。日本人多写楷书,因为楷书离日本人较近,所以他们能认真地写,但隶书就比较远了。所以日本的书法家中专门写隶书的人被称作“隶书书家”。因为擅长隶书的人为数不多,所以我们会特别对待。相对来说,行书、草书从时间上说离我们较近,写的人也就多,所以较为普遍。

美术文化周刊:中日在书法史观上有差异,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今川鸥洞:日本人对书法的历史观没有中国人那么久远。在公元800年的平安时代,空海从唐朝留学归国时带回了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书法,因为之前传入的是佛教的写经体,再往前的六朝书法也是楷书。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对于日本人看到的篆书与隶书没有那么久远,但对中国人来说,篆书、隶书是历史上久远的存在。日本人的书法史观追溯再久远也只到公元600年或800年,但中国的书法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对日本人而言,隶书与篆书是一个全新的,也是一个还未完全开拓的领域。

总体来说,这是因为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书法史观的不同。在我看来,与其说中国的书法家写的金文具有艺术性,倒不如说是具有神秘感。他们很重视文字中带有魔力的神秘感,但很多日本人不清楚这一点,应该说他们还没有参透其中蕴含的情感,所以也就随意对待了。日本人很擅长渲染与加工,而中国人是不这样的。那时的人们对文字有一种敬畏的情感,把文字作为文化来重视,这也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刘倩翻译)

标签:书法 书法家 书法界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