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太极拳申遗“落选”属误传 相关申报工作仍在积极进行


来源:新华网

人参与 评论

新华网郑州4月11日专电(记者桂娟、兰熙)“太极拳申遗7年再落选”“太极拳梦断申遗路”“韩国也在争抢太极拳申遗”的消息近日在网上持续发酵。10日,记者专程到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进行了探访。

新华网郑州4月11日专电(记者桂娟、兰熙)“太极拳申遗7年再落选”“太极拳梦断申遗路”“韩国也在争抢太极拳申遗”的消息近日在网上持续发酵。10日,记者专程到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进行了探访。

——太极拳申遗“落选”传闻不属实

“网上的消息有诸多误解,已使正常的申遗工作受到干扰。”温县政协副主席、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副组长严双军说,“事实上,太极拳申遗并未落选更未止步,不存在失败之说,我们仍在积极申报中,对太极拳的保护也在同步进行中。”

3月31日,是2015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截止日。作为中国备报项目之一的太极拳,今年并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报文本、视频等材料,由此引发不少媒体热议、猜想,一些专家也纷纷解读、支招,开出申遗“药方”。更有甚者,网传张三丰是辽东济州岛人,现在济州岛属韩国,因此韩国争抢太极拳申遗,日本、印度也不甘落后,这一“金字招牌”恐怕会落入别国之手。

“至今为止没有任何消息证明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太极拳项目。韩国过去确实邀请过陈家沟的一些拳师去教授太极拳,但这和申遗没有关系。”严双军说,“日本和印度申报太极拳项目更是无稽之谈。”

“张三丰和太极拳无任何关联。太极拳是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经过300多年传承发展,已由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演变成了广播海内外的陈式、杨式、和式、武式、吴式、孙式等诸多太极拳流派。如果要在时间上匹配,张三丰至少得活到两百多岁。”严双军说。

——太极拳申遗的历史沿革

记者了解到,太极拳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始于2008年。当年,一起申报的项目我国总共有35个。

次年4月,太极拳申遗办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回执,指出申报文本中关于太极拳产生、发展的英文定义不够准确,需要修改。考虑到如果正式评审不通过,4年内就无法再参评,太极拳申遗办决定主动撤回申请,先做足准备,申报下一年的项目。

“这是申遗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一次受理太极拳项目,因为时间紧、无经验,文本准备不够充分,我们主动撤回了。”严双军说。

2008年我国申报的35个非遗项目,除太极拳等13个项目被撤回外,其余22个项目全部通过。但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继出台新规定,2009年,每个国家只能指定两个项目,2010年以后,每个国家每年限申报一个项目。如此一来,我国撤回的13个项目和后来新增的3个项目,都得一起“排队”候申,太极拳位列其中。

2013年,焦作市、温县重组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报文本的新要求,重新整理申遗文本。

“直至今天,太极拳的申报材料仍在不断修改完善中,相信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严双军说,“网友的关注是好的,但过度关注会使遗产本身受到影响。事实上,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也是人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的过程又是保护的过程,申得上或者申不上,我们都要保护好它,传承好它。”

——太极拳申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申报文本的翻译问题

严双军坦言,目前太极拳申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申报文本的翻译问题,即如何让外国专家认识到这项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如文本中描述太极拳要求实践者做到“行云流水”“中正安舒”,很难用英文精确描述,常挂在嘴边的“天人合一”“精气神”“阴阳”以及太极拳动作名称“金钢捣碓”等,我们自己理解都是在意会,很难让联合国专家评委准确理解。

记者在陈家沟村看到,当年的杨露禅学拳处正在修缮,东沟、皂角树等传统练拳地和原生态村落得以保存。一些院落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拳者正在认真习练。陈家沟村周边,规模庞大的太极拳国际交流中心正在建设,传承人收徒带徒、整理拳谱、建立信息库,太极拳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朱天才说,陈家沟村有2000多人,常年从事职业教拳的拳师有100多人,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用,太极拳已融入陈家沟人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

今年71岁的朱天才拥有弟子300多名,学生数以万计,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仅在日本,他的拳会就有10万学员,在美国有20多个教学点。朱天才说,自己每年都要绕地球转一圈。

“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孕育了太极拳,它能够调理健康、减少疾病、愉悦身心,说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之无愧。”朱天才说,“我希望太极拳能早日申遗成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太极拳的好处,作为传承人,我会倍感自豪和骄傲。”(完)

标签:太极拳 申遗 遗产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