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们泉州人,有一种保护古城的情结”


来源:东方早报

人参与 评论

“我们泉州人一直都是爱乡的,有一种保护古城的情结。要说发展经济,建高速最容易来钱,但我们泉州人没有,还是选择发展文化。你看古城里通水通电条件这么差,但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死守古城,就是因为他眷恋那个文化氛围。”

在全国各地大拆大建、旧城改造如火如荼的今天,泉州古城的整个城乡格局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老风貌,街道、建筑、古迹都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不得不算是个奇迹。

其实,和中国大多数古老城市一样,泉州在这半个世纪内,已经有大量古城墙、牌坊群等历史遗迹被拆除,但值得庆幸的是,这座城市的整体文化风貌依然未变,走在古城区方圆3.5公里的半径内,拐进任何一个街巷之中,你都有可能撞见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以至于当年中国文物专家谢辰生曾说,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地下要看西安,地上要看泉州。

古城保护优于城市建设

很多泉州人告诉记者,泉州的古城保护规划其实是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的,从历任政府到民间的有识之士,都有一个古城保护的共识,就是古城保护要优于城市建设。比如在古城区内不建高楼,任何建筑都不高于开元寺的东西塔。

在泉州遇到当地地方志协会的老醉,他常年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探寻古迹遗珍,自己记录整理研究。而像他这样的民间文化人,在泉州并非少数。他告诉记者,泉州很多古迹之所以没拆,是因为一旦有风吹草动,民间就会有人大声疾呼。最近,微博上还出现了一个“刺桐会”,他们既是一个弘扬闽南传统文化的民间组织,也是专门对政府挑刺的“刺头会”,在这里,会有各种声音和监督,就是汇集草根力量保护传统文化。

正是这种全民的文化自觉,才使得泉州这座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能保留现在的风貌。

就在民间保护的同时,一个名为“古城文化复兴计划”的项目也在东亚文化之都开幕的日子里启动。在这个计划里,泉州除了计划要改造古城里旧面粉厂并建造泉州当代艺术馆之外,最大的计划就是改造古城西街。

西街,这条以开元寺东西塔为标志的古街,一直都是泉州保留最完整的传统片区,也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之魂。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对于西街的保护和改造,几乎每个泉州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住在古城区的居民期待改造,因为老房子的卫生条件、住宿条件都已破败不堪。但另一方面,对西街怀有深厚感情的泉州人都担心,曾经充满了记忆和生活的西街,不要又变成中国这么多假古董里的一个,成为又一个福州三坊七巷或成都宽窄巷子。

建筑设计师李兴钢曾是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他参与了这次古城复兴计划一期中的面粉厂改造。对于泉州人对自己城市和历史的珍惜,他有着很强烈的感受。因此设计改造中,他也很小心翼翼,希望能保存下这个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

死守古城因眷恋其文化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对于自己的家乡泉州的文化保护,有着自己的解读。“我们泉州自古就是天高皇帝远,所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它是东方名城,本来就应该属于世界。但因为地缘的关系,加上建国后两岸战争的特殊背景,泉州不能大张旗鼓地建设,城市也一直默默无闻。但正是这样的历史原因,才让我们的古城和文化能保存下来,避免了这些年来全国城市‘千城一面’的状况。”

“我们泉州人一直都是爱乡的,有一种保护古城的情结。要说发展经济,建高速最容易来钱,但我们泉州人没有,还是选择发展文化。你看古城里通水通电条件这么差,但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死守古城,就是因为他眷恋那个文化氛围。”

虽然他的当代艺术馆在泉州也面临不同的声音,但蔡国强说,“我不担心我们的超未来的平台,古城的人会接受不了。我这次邀请我的朋友、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来做泉州当代艺术馆的设计,他在泉州考察了以后对我说,‘我为自己能在这个古城堡,建一个建筑和古城对话而感到自豪。’我相信,我们用文化吸引过来的新人群,会和我们一样,热爱我们的古城。”

标签:文化 三坊七巷 文化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