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七宗罪》:罪与罚的不等式


来源:北京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呈现罪行与丑恶不是作家的职责,无论它多么生动和详细。当下的文学创作,我们不乏这样津津乐道的作品。但清寒的小说《七宗罪》既没有展示这种吸引眼球的快感,更没有把对罪责的道德审判作为书写的律令。这七个故事,《色欲》一篇,《暴怒》一篇,《懒惰》一篇、《贪食》一篇,都是直接从罪恶者的角度来写,但没有道德批判者的俯视与傲慢,也没有对罪恶者的罪行进行细致的描述,而是用冷静、细腻而又理解的笔法来予以刻绘;再如《嫉妒》、《傲慢》和《贪婪》三篇,也并非直接描述罪责者的种种罪行,而是从其对手、亲人乃至受害者的角度来写,从而对

朱航满

或许是David Fincher执导的同名电影太有名,在未读清寒的小说《七宗罪》之前,我原以为这是一篇读来颇有快感的小说。待读了其中的第一篇《色欲》,却发觉完全相反——并无有关“色欲”的任何描述,而只是写了两个潜逃罪犯的极度恐惧,以及他们最终走向毁灭的心灵旅程;再如《贪食》一篇,竟也完全没有暴饮暴食的任何场面,而是写一个发廊女杀掉压榨她的雇主,又畏罪整容躲逃的故事。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作家其实是别树新意。诸如用恐惧来写对安宁的极度渴求,如人之色欲;用纯粹博大的爱来表达憎恨的极限,是爱与怒的错位;用煎熬的决定来写心灵深处的信念,是真实的傲慢;用单纯的幸福来对应悲伤的复杂,是无奈的嫉妒;用母爱的丧失来写施罪者的可憎,是对贪婪者丑恶的揭示;用对美好的向往来表达令人绝望的黑暗,是贪食者毫无节制的悲剧。七个短篇小说,七个故事,七种对于人性的深刻观察。这篇小说出乎我的意料,它在精神的高度上远远超越了直接性的阐释。

呈现罪行与丑恶不是作家的职责,无论它多么生动和详细。当下的文学创作,我们不乏这样津津乐道的作品。但清寒的小说《七宗罪》既没有展示这种吸引眼球的快感,更没有把对罪责的道德审判作为书写的律令。这七个故事,《色欲》一篇,《暴怒》一篇,《懒惰》一篇、《贪食》一篇,都是直接从罪恶者的角度来写,但没有道德批判者的俯视与傲慢,也没有对罪恶者的罪行进行细致的描述,而是用冷静、细腻而又理解的笔法来予以刻绘;再如《嫉妒》、《傲慢》和《贪婪》三篇,也并非直接描述罪责者的种种罪行,而是从其对手、亲人乃至受害者的角度来写,从而对照出恶之虚弱、恶之可悲以及恶之残忍。其中两篇我分外喜欢。一篇是《嫉妒》,写有罪者死后,妻子如何悄悄回乡将其埋葬,又如何无奈地竖立无字的墓碑,其间的爱与悲伤,同样令人欷歔和感动;而写到有罪者幼子的寥寥几笔,可爱而温馨,令人感伤,却将犯罪者的罪行及其受到的惩罚,以一种更为深邃的形式表达得淋漓而深刻。另一篇是《贪婪》,作家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以拟人化的口吻,描述了藏羚羊被猎杀者追捕,最终失去母亲的悲伤与孤独,也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捕杀者的残忍、冷漠和贪婪。此短篇温暖而细腻,晶莹又玲珑,它将这个系列性的小说带到了一种哀而不伤的境界。

我喜欢这种散发着智性微光的写作。本应是对七种罪行的阐释与批判,却写了有罪者的反思、自责、悔悟、清醒、沉思。它借用了“七宗罪”的形式,而在更深层次则是作家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精神内蕴的继承。也因此,这篇小说或许是清寒向陀翁表达的一种个人致敬。我为此看到了一个有罪者心灵的搏斗、精神的煎熬、灵魂的疼痛、思想的醒悟,和他带给这个世界的各种悲伤。显然,这是一部精心构思、立意甚高的小说。它写罪,但更是在写罚。但由此,又感其不足。作家在小说开篇特意交代背景——每个故事均与现实中一场打击犯罪的“清网行动”有关,于是乎,七个故事均写到了有罪者的结局:他们或者是自取灭亡,或者是投案自首,或者是幡然醒悟,或者是受到应有的惩罚。由此看来,这个系列性的小说又似乎隐约有一种教化与颂扬的意味。其实,小说在描述了罪恶者的疼痛与煎熬之后,本应该留有更大的空间,而不仅仅是现实世界里的惩罚,更不是简单的肉体终结。这种单一化的处理,乃是放大了罪,而减少了罚。

标签:作家 搏斗 小说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