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在想念它的味道
“你莫看现在满街都能买到炸好的春卷,从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春卷可是重庆人餐桌上的奢侈品。”阿蛮说,父亲曾告诉过他,包括重庆在内的整个巴蜀地区原来是没有春卷这款小吃的。
舌尖上的非遗
小小的春卷,相信很多人都吃过,那你尝到了其中蕴含的“非遗”的味道了吗?
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依仁巷的春卷,就名列其中。
依仁巷的春卷,在重庆一卖卖了80年。
春卷是什么时候进入重庆的?小小的春卷,凭什么进入非遗名录?
昨日,作家阿蛮、依仁巷春卷的传承人雷勇,给重庆晨报记者讲述了春卷的故事。
春卷好吃,春卷皮不好做,传承人雷勇对此深有体会。
本组图/受访者 卢延辉(阿蛮)提供
春卷
传奇
曾是重庆人
餐桌上的奢侈品
要听人讲春卷在重庆的故事,我市著名作家阿蛮,可谓当仁不让第一人。为什么不是传承人的他却对春卷的故事那么熟悉?
阿蛮说,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在上世纪30年代,将小吃春卷带入重庆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如今依仁巷春卷皮传承人雷勇授业师傅的亲大哥。
在阿蛮娓娓动听的讲述中,春卷在重庆落地生根的故事也从他记忆的长河里缓缓而出。
春卷何时入渝
上世纪30年代由川入渝
“你莫看现在满街都能买到炸好的春卷,从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春卷可是重庆人餐桌上的奢侈品。”阿蛮说,父亲曾告诉过他,包括重庆在内的整个巴蜀地区原来是没有春卷这款小吃的。
“大约是在上世纪20年代初,春卷由广东客家人带到巴蜀。”阿蛮说,那时候,四川广安县花桥场是湖光填四川时广东客家人的聚居地,父亲卢春林就是在那里从一个著名的客家面点师李德山的手里,学到了做春卷的手艺的。
“至于重庆城的春卷,父亲说,他上世纪30年代刚来重庆的那段时间,还没有听说过哪里有卖。”阿蛮说,父亲入渝后,落脚大阳沟依仁巷。
春卷曾有多贵
一支春卷价十个馒头钱
在阿蛮的记忆里,因为春卷的制作程序复杂、用料精,于是,这个看起来金黄诱人,吃起来满嘴留香的小吃,在当时的价格,远远超过了人们常吃的馒头、包子。“那时的馒头才3分钱一个,有肉馅的包子也才1角钱左右一个,而小小一支春卷却卖到了两三角一个。”阿蛮说。
那时卢家生产的春卷皮,主要是供应给包括重庆宾馆、重庆饭店、冠生园、颐之时、鸿宾楼等大型餐厅和酒楼宾馆,“馅料丰富的春卷,成了人们宴请客人时的精致菜品。它还曾经作为接待贵宾的渝派特色面点,受到欢迎。”
春卷如何制作
一斤面要做40张春卷皮
春卷成了国宴上的菜品,那么春卷究竟有何奥妙呢?
依仁巷春卷的传承人雷勇说,依仁巷春卷制作技艺的难点是春卷皮的制作,一张春卷皮看着并不起眼,但其实它还有着自己的技术标准:不仅要薄得可以透光,而且边缘不能有破损,每个春卷皮的直径都在25厘米。其手工制作技艺主要包括:和面,必须是半干半稀;手抓甩面,使其均匀,俗称熟面;烙面摊薄,在特制平底铁锅上粘面、铺面,使成圆形并达到超薄程度;火候掌握;叠皮成型等工序。
“好的春卷皮要具有大小适宜、厚薄均匀、洁白光泽、柔韧舒张,重叠后不粘连便于揭开包馅等特点。”雷勇说,春卷皮的大小是有一定规格的,通常一斤面粉能做30多张,如果面和得好,炉火适中,技术过硬,能做到40张,由于做春卷皮全凭经验掌握,因此质量好坏,面粉材料的节省或浪费都全赖于师傅的手艺。
春卷曾有多火
人们坐长途车专程来买
那时的春卷成了普通百姓人家餐桌上的奢侈品?雷勇也证实了阿蛮的说法,“当时,只有逢年过节,人们才会到依仁巷来排队买春卷皮。”
过年前,为了买到春卷,依仁巷春卷作坊前,常见人们排成长队,等着一张张春卷皮烙制出锅,“那时可不是到了就能买,顾客们还要自己动手将一张张刚刚出锅的春卷皮叠在一起带走。”
雷勇说,作坊前的顾客不仅来自渝中区,甚至沙坪坝、北碚的客人都为了吃到春卷皮,不惜坐数小时的长途车,专程赶到依仁巷来购买。
非遗春卷现状
不再对外零售只搞批发
依仁巷究竟在哪里?阿蛮说,就在如今解放碑大都会,“那里曾是老山城居民们的聚居区,依仁巷更是聚集了一大批做小生意的重庆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你还能在依仁巷的大阳沟农贸市场门口,看见一排排以塑料凳子为摊位,排成一溜卖春卷皮的手艺人。”
虽然依仁巷做春卷皮的人越来越多,但卢家的手艺仍是最受欢迎的。依仁巷拆迁后,雷勇和家人将作坊搬到了家中,但此时他们已不再对外零售,而是批发供应给我市的各大超市和酒店。“只有一些知道我电话的老客人,还会时时打来电话,要我卖点春卷皮给他们。”
教你如何制作春卷皮>
首先:要有一只特制的锅———一块约50厘米直径的圆铁板,完全平坦,不能有向上兜起的裙边,铆焊上锅把、用一只手可随意提起。
其次:面粉加水调拌要精确适中,即比摊煎饼的面干,比蒸馒头的面稀,太干则粘不上锅,太稀又抓不起来。
再次:严格的火候把握,火大了面粘不上锅,且要糊边,火小了久烙不熟,还揭不下来。
最后:上述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操作者左手持锅,加热,右手抓面,抖动,抖动是必须的,因为面团是半流质的,在平锅上按顺时针方向抹动,稀软的面团在锅上粘出一张圆圆的薄皮,几秒钟后烙熟的薄皮揭下来,一张春卷皮就做成了。
传人
列传
不希望手艺失传
他破祖制将手艺传给女儿
与依仁巷春卷皮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雷勇说,从12岁开始学习制作春卷皮至今,他全靠着这门手艺,让一家4口衣食无忧地生活着。而雷勇的师傅———阿蛮的父亲卢春林,也是从十多岁开始学习春卷皮制作手艺的。“春卷皮的制作,在师傅那代是只传男不传女的。”雷勇说。
他的师傅
将春卷小吃带入重庆城
阿蛮的父亲叫卢春林,因家境不宽裕,十多岁时被其父送到当时的四川广安县花桥场学厨师手艺。
教卢春林做春卷手艺的师傅李德山,是著名的客家面点师。
上世纪30年代初,因家乡受灾,饮食生意萧条,卢春林带着卢鹤林、卢海清两兄弟来到重庆闯荡谋生,也将春卷这个小吃,带入了重庆城,落脚大阳沟依仁巷。
阿蛮说,落脚依仁巷的卢氏三兄弟,靠着自己和家人,以住房为加工厂,开始生产春卷皮。
他的童年
为了生活12岁拜师学艺
说起自己学做春卷皮的缘由,雷勇哈哈大笑,“其实我就是为了谋个生活。”而为了学习这门手艺,当时只有12岁的他,常常在锅边一站就是一整天。
“那时面粉还要凭粮票去换,而对春卷皮来说,一旦皮上有破损,就算失败了,只能扔掉。所以为了节约面粉,师傅最开始根本不会让我上灶学习。”雷勇说,刚开始当学徒的他,只能在一旁从抓面团开始学起。
“你不要小看抓面团,我当时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对12岁的我来说,真的苦啊,最恼火的就是手软。”雷勇说,他曾为练就手艺,整个手膀都肿成了萝卜。
从开学到上手,雷勇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师傅直夸我眼睛好,别的徒弟学了半年都不得行,我一个月就能做得像模像样了。”说起自己的学艺过程,雷勇颇为自豪。
他的勇气
破祖制将手艺传给女儿
雷勇一直从事着春卷皮的制作,“做了30多年,现在我也带了徒弟,但我们天天做春卷皮,自己家却已有好几年都没吃春卷了。天天和它打交道,没得吃的欲望了。”
做了一辈子春卷,雷勇已和这个小小的面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春卷皮的制作,在师傅那代是只传男不传女的,可我却将这门手艺教给了自己的一儿一女,我不希望这门手艺有一天会从这个城市里消失。”
而让雷勇感到欣慰的是,在外工作的儿子无数次告诉他,如果真没人愿学,他就辞掉工作回家继承衣钵。
他的心愿
重开摊位给市民卖春卷
“我现在每天晚上11点就开始和工人们一起赶制第二天需要的春卷皮,一做就是6个小时,每天要做上500斤左右才能够用。”虽然辛苦,客源也不愁,可是雷勇的心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希望能重开摊位,在顾客面前现场烙制春卷皮,现场炸制。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图片新闻
视频
-
台球女神车侑蓝代言游戏拍写真
播放数:42198
-
《真人快打》电梯里的恶作剧
播放数:86526
-
暴力萝莉360度无死角卖萌
播放数:132668
-
性感女模扮九尾狐阿狸魅惑众人
播放数:4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