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面对数字化的冲击 纸质书会成为“奢侈品”吗?


来源:中国网

人参与 评论

罗争玉:面对数字化的冲击,纸质出版必然要积极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走数字出版的“差异化”路线,依靠新的模式运转下去,如专注学术出版、教育出版等,或提升自己的品质和价值,实现“产业升级”,也就是成为所谓的“奢侈品”。所谓“奢侈品”,是一个相对的说法。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4-01-06 08:30  责任编辑: 王琳雁

面对数字化的冲击,传统出版亟须创新商业模式。

“一个接一个的编辑离职、跳槽或转行。图书出版业难道真的到了绝路?编辑们揣着高学历和名牌大学的文凭,吃着盒饭、挤着公交、坐在地铁上看稿。这个行业,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阳光?编辑苦、出版人苦、作者也苦,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产业!”一个作家的一条微博“吐槽”引发了业界对传统出版的心痛:在数字出版冲击下的今天,传统出版是否已踏上绝路?在华文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总经理罗争玉看来,中国的传统出版业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对传统出版业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位,应该可以打破尴尬、摆脱困境,至少未来可能有很多种预测。

纸质书一时难以消亡

记者:纸质书出版会消失吗?

罗争玉:书籍原本是传承知识文化的工具,但随着人类文化的演进,它已变成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面对来势汹汹的数字时代,纸质阅读必然会逐渐边缘化,但这并不代表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现象的纸质书阅读会消亡。首先是因为阅读不仅仅是精神的,也包含着实体物质的感受。我们翻阅一本书时手指触碰书页的感觉,我们闻到的迎面扑来的墨香,以及精美的设计装帧为我们营造的艺术氛围,这是电子出版无可取代的。其次,相较电子出版的快捷而言,纸质阅读将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深度生活的象征,被打上了某种趣味的“烙印”。从这个角度讲,纸质书出版在数量上会萎缩,但在品质上会逐渐提升,并不会消亡。

记者:有人说,未来纸质书会成为“奢侈品”?

罗争玉:面对数字化的冲击,纸质出版必然要积极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走数字出版的“差异化”路线,依靠新的模式运转下去,如专注学术出版、教育出版等,或提升自己的品质和价值,实现“产业升级”,也就是成为所谓的“奢侈品”。所谓“奢侈品”,是一个相对的说法。

记者:纸书成为“奢侈品”意味着价格也会提高吗?

罗争玉:数字出版的好处是获取信息简单、快捷。一篇小说如果网上阅读最方便,读者会把它装到电脑里看,不太愿意花钱买这本书。而纸质出版要想体现存在的价值,就要将自身区别于数字出版的特征发挥到极致:或者从形式上工艺化、艺术化,将其物质性价值凸显出来,实现作者、编辑、设计师与读者间情感的传递和互动;或者借助文本的内容属性实现差异化经营。如有的学术著作,读者除了阅读,还要分析研究,相互比照,在网上阅读非常不方便,读者就愿意花相对电子书籍较高的价钱来买这本书,而不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因为它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电子出版不能替代的。

记者:如果把纸质书看成是“奢侈品”,大家对其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罗争玉:现在出版业的低门槛、粗制滥造限制了它自身的发展,给人们造成了出版行业整体不景气、盈利性差的印象。如果要在未来继续生存下去,传统出版必然要改变现有的盈利方式,提升自己的“品质”,“品”是指它的品相,在品相、外观上实现工艺化;“质”是指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精品化,“品质”上去了,它的价格自然也会随之提升。随着传统出版品质的提升、盈利能力的提升,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必然走向消亡。

传统出版模式亟须创新

记者:传统出版的商业模式需要做怎样的改变?

罗争玉:近年来,很多实体书店倒闭,而很多活下来的民营书店几乎都在亏损。可是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三联书店——这个书店比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规模较小些,却经营得非常好。这是为什么呢?如内地出版的图书,香港三联书店将这本书买进后,提高5倍至10倍的价格作为售价,当然,并不是什么书都能上架,它挑中的大多数是精品图书。假设一本书的内地采购价是20元,在香港零售价可能达到200元甚至300元,在香港,这个定价是自由的,其中,有180元至280元用于销售环节。而在内地,一本书采购价是20元,零售价可能是40元,只有20元用于销售环节,如果半年卖不掉马上就要下架,因为空间低、人工成本贵。而在香港三联书店,由于书的定价高,半年内卖不掉根本不会有太大影响,甚至摆放3年至5年,书店也能承担成本压力。

“我们如何对待传统出版业,其实就是如何对待文化。希望每个作者、每个出版人都对出版怀有敬畏之心,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创新、尊重创造。同时,传统出版业应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升级,以此摆脱困境。”

标签:罗争玉 文化 装帧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