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红艳 (ZHANG HONGYAN) ,中国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章红艳生于浙江嵊州,7岁随父章时钧学习琵琶,10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先后在该院就读附中、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在学期间先后师从孙维熙、林石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曾获国内国际多项艺术成就奖,是中国新一代音乐家的杰出代表。章红艳长期接受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双重教育,是我国第一位以中国乐器与西方交响乐队合作举行协奏曲专场音乐会的演奏家,以“琵琶与交响乐队”、中国弹拨音乐的多项性组合作为学术课题与艺术实践。
章红艳曾应邀参加国内外重要音乐节及演出活动,并在中国许多城市举行独奏音乐会和以“琵琶行”命名的巡回演出。她曾先后与郑小瑛、邵恩、汤沐海、陈佐湟、胡咏言、余隆、李心草、陈燮阳、韩中杰、阎惠昌、胡炳旭、叶惠康、张培豫、托马斯·斯利普(美国)等中外指挥家合作,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澳门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爱乐女子室内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广州乐团、厦门爱乐乐团、香港泛亚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以及韩国国家交响乐团、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巴西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迈阿密交响乐团、慕尼黑广播交响乐团、德国巴伐利亚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
2007年4月9日章红艳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琵琶皇后—章红艳2007-2008世界巡演”的首场独奏音乐会,随后在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多个城市举行个人巡回音乐会。
章红艳同时是一位成就突出的音乐教育家。曾获杨雪兰音乐教育奖。2003年,章红艳创建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任音乐总监。2007年,作为制作人指导乐团录制了首张全球发行的专辑《弹拨中国》。
《十面埋伏》(中国琵琶经典作品专辑)是章红艳在Channel Classics(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的首张录音专辑,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此唱片于2006年获亚洲录音艺术与科学奖。2007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国家民俗中心永久收藏,她本人获美国亚洲文化学院颁发的艺术成就奖。
钢琴 陈萨
曾被钢琴大师依曼纽·艾克斯称为“卓越的钢琴家”的陈萨也是上唯一一位在三大顶尖钢琴比赛中均获奖的钢琴家。
1996年,十六岁的陈萨首次参加英国利兹钢琴比赛,英国广播公司对这次比赛进行电视转播,西蒙·拉特尔爵士指挥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为选手伴奏,作为最小的参赛者,陈萨令英国的观众着迷,并最终夺得了第四名。在2000年的杜德利千禧年比赛,陈萨获得第二名。在乔凯音乐学院,她曾获得1996年斯班瑟·邦尼纪念奖、2000年金奖协奏曲比赛银奖和水晶奖杯和贝多芬比赛第一名等。2000年10月,她获得了波兰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第四名,同时还获得波兰舞曲特别演奏奖。她在第十二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水晶大奖。
陈萨与许多众多世界知名的杰出指挥家合作过,其中包括谢苗·毕契科夫、艾度·迪华特、西蒙·拉特尔爵士、列奥纳德·斯拉特金、詹姆斯·康隆、路易斯·雷恩、米盖尔·哈斯-贝多亚、依兰·沃尔科夫、卡兹梅茨·科尔德、伯恩哈德·奎勒、劳伦斯·福斯特、汤沐海、余隆、扬·科兰兹、霍华德·格里菲斯等。她与以下乐团有过合作,包括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萨尔兹堡室内乐团、华沙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斯特拉斯堡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沃斯堡交响乐团、伯尔尼交响乐团、拉脱维亚国立交响乐团、葡萄牙古本江管弦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等。
陈萨参加过包括肖邦音乐节、路易斯安娜博物馆音乐节、洛肯豪斯音乐节、巴塞尔新音乐节在内的众多知名音乐节,几乎在所有世界顶级音乐殿堂参加过演出比如华盛顿特区的肯尼迪艺术中心;英国伦敦的巴比肯中心、维格默音乐厅、普赛尔音乐厅、卡多根音乐厅、华沙爱乐音乐厅;米兰的威尔弟音乐厅;柏林广播音乐厅、苏黎世的市政厅音乐厅等。在2000年和2001年期间,她在日本各地举办二十多场音乐会,并且被列入在东京举办的著名的“二十世纪百位伟大的钢琴家”系列中。
男中音阿尔威·鲍威尔
中低音男歌唱家阿尔威.鲍威尔是世界最著名的波吉角色的诠释者之一,其表演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他曾在世界各地演出波吉这一角色超过1200次,合作过的歌剧院包括米兰斯卡拉剧院,纽约市立歌剧院(PBS电视台在美国林肯表演艺术中心进行了现场直播),旧金山歌剧院,开普敦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及休斯顿歌剧院等。鲍威尔先生于2007年5月加盟华盛顿大师合唱团,在该作品的音乐会版中演出。在休斯顿歌剧院成功演出后,媒体好评如潮。《今日美国》报评价说其表演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是“万有引力的中心”。在米兰斯卡拉剧院演出被意大利主要报纸之一的《新闻报》评价为“在斯卡拉剧院的胜利,阿尔威.鲍威尔就是波吉,完美的诠释”,当地主流财经媒体《24小时太阳报》则说“阿尔威.鲍威尔扮演的波吉鲜明、人性化,充满生气。”在DECCA唱片公司新发行的《波吉和贝丝》大碟中你可以欣赏到他与著名的纳什维尔交响乐团的合作演绎。作为一个有造诣的歌唱家,鲍威尔先生还在其它诸多歌剧中诠释了不同角色,包括与弗吉尼亚歌剧院合作的《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巴尔托洛医生,与康乃狄克歌剧院合作的《蝴蝶夫人》中的沙普勒斯,与塔尔萨歌剧院和南加州太平洋歌剧院合作的《波西米亚人》中的哲学家科林,与加利福尼亚歌剧院、大湍城歌剧院及克里夫兰歌剧院合作的《图兰多》中的国王帖木尔。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的《牧羊童与夜访者》中,鲍威尔先生还首登银幕扮演了巴萨扎一角。阿尔威.鲍威尔在由梵蒂冈资助的罗马歌剧院纪念意大利作曲家朱赛琵.威尔第逝世100周年的演出中作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低音独唱。他的诸多清唱剧曲目包括:《弥赛亚》,《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门德尔松的《伊利亚》,罗西尼的《圣母悼歌》以及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等。除了在音乐领域的表演探索,阿尔威.鲍威尔还是一名陆军上士,是美国陆军合唱团的一名独唱歌唱家。他曾数次在白宫献艺,并曾在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布什的就职典礼上演唱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他还是老布什总统夫妇结婚60周年庆典的特邀艺术家。作为最受福特家族喜爱的艺术家之一,他受邀在杰拉尔德·R·福特总统的葬礼演唱。
女高音 珍妮丝·钱德勒-艾特姆
珍妮丝.钱德勒-艾特姆是美国最杰出的独唱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也在灵魂乐和福音音乐有相当的造诣。她录有唱片“深情的弥赛亚”,“天堂中的天使”(与罗伯特.肖和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合作),她最新的艺术动向包括参与最优秀的福音音乐艺术家、作曲家理查德-斯莫尔伍德被期待已久的唱片“旅程:住在纽约”,以及与杰出的灵魂乐艺术家查卡·汉和凯利·普林斯。她是《敬拜你》中的主要独唱演员。虽然她已经踏上过世界各地最重要的舞台,但她最独特的激励人心的音乐表演仍集中于敬拜场合和仪式中,包括杜邦公园的百年庆典,都市浸信会,新塞罗浸信会,庇哩亚神庙,第一教堂(均在她所居住的巴尔的摩及华盛顿地区),以及芝加哥的塞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亚特兰大的埃比尼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巴尔的摩奇迹神庙,密歇根州的安德鲁大学,及加利福尼亚千橡市的生命之息教堂。
作为古典音乐艺术家,钱德勒-艾特姆女士的最新合作艺术家及团体包括:泰米卡诺夫与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罗马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乐团,史蒂芬·桑德林与福罗里达乐团,格兰德泰顿音乐节与安震恒的合作,詹姆斯·康伦与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林望杰与圣地亚哥交响乐团,戴尔弗斯与密尔瓦基交响乐团,莱昂纳德·斯拉特金与纳什维尔交响乐团(马勒第二交响乐团新音乐厅落成典礼,有PBS进行全国电视转播),卡尔.克莱尔与太平洋交响乐团,尼姆·贾维与新泽西交响乐团,诺曼.斯瑞博纳与华盛顿大师合唱团,以及汉斯·格拉夫与休斯顿交响乐团。她合作过的杰出指挥家包括马丁·爱尔索普,克里斯托夫.凡.杜南伊, 查尔斯·迪图瓦, 乔安娜费莱特, 克劳斯·彼得·弗洛尔, 杰佛瑞.柯汉,卡洛斯.凯马,雅科夫.克莱兹堡,雷蒙德.莱帕德,克里斯托夫.派瑞克,艾沙-派卡.沙罗能,罗伯特·斯帕诺,弗拉第米尔.斯皮瓦科夫,迪华特和休.沃尔夫。她还与洛杉矶乐团,圣保罗室内乐团,波士顿乐团,日本NHK乐团,蒙特利尔乐团,温哥华乐团,凤凰城乐团,堪萨斯城乐团,科罗拉多乐团,北加州圣他路萨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香港爱乐乐团,罗彻斯特爱乐管弦乐团,费城乐团及圣-路克管弦乐团合作演出。
钱德勒-艾特姆女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师从金吉.比兹利,托德.顿坎,马格里厄特.哈修,夏洛特.赫罗门和简.卡特。
叶小纲叶小纲活跃于世界乐坛的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
他出身于音乐世家,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心鸣教授,8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Alexender Goehr的短期作曲班学习,1987年留学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Samuel Adler,Jpserph Schwantmer, Louis Andriessen等。
在他的作曲生涯中曾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包括“金钟奖”、“金鸡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其他门类的奖项以及国内外重要的电影音乐奖项。他在中国国内已开过五场个人作品音乐会,与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家及乐团都有过合作。
德国Wergo唱片公司已为他出版了两张激光唱片。其主要作品《地平线》 (Horizon)、《最后的乐园》 (The Last Paradise)、《琵琶协奏曲》 (Pipa Concerto)、《冬》 (Winter)、《九匹马》 (Nine Horses)、《迷竹》 (Enchanted Bamboo) 都收录其中。
叶小纲还是一位杰出的电影音乐作曲家,曾为《湘女潇潇》 (A Girl From Hunan)、《人约黄昏》 (Evening Liaison Season)、《半生缘》 (Eighteen Springs)、《刮痧》 (The Treatment)、《花季雨季》 (Flower and Raining Season)、《洗澡》(Showers)、《芬妮的微笑》(In the End of the Bridge)、《玉观音》 (Jade Buddha)、《上海沧桑》(Shanghai Story)、《走出凯旋门》 (Out of Triumphal Arch)、《天上的恋人》 (The Lover on the Sky)等三十多部电影电视作曲,他的音乐创意独特,是中国音乐界一道独特风景。
作曲家陈怡
著名女作曲家陈怡博士出生于广州,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并获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吴祖强、周文中及达维多夫斯基教授),现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校区音乐舞蹈学院终身讲座教授,并于2006年被中国教育部聘任为第一位人文学科的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她是首位在美国举办个人专场多媒体交响作品音乐会的女作曲家,亦是一位作品多产并在全球被演奏最频繁的为数极少的专业作曲家之一。她将东西方文化融汇贯通、打破传统疆界,创作出大量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经常在世界各大城市由著名音乐家及交响乐团在重要音乐节及音乐会上演及录制唱片,并广受观众热烈欢迎。陈怡曾获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颁发的三年一度的艾夫斯作曲家奖(全球专为作曲家而设的金额最高之大奖),并于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文理科学院终身院士。
第三部分 曲目介绍
钢琴协奏曲《黄河》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写成的,共分四个乐章:一、黄河船夫曲;二、黄河颂;三、黄河愤;四、保卫黄河。创作中,努力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虽大量运用了欧洲经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但结构则采用的是典型中国传统的启、承、转、合的组曲形式,而没有用西方传统的奏鸣曲式和三乐章结构。初稿写成后,经向“工农兵代表”和各界人士征求意见,在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里,当乐曲高潮出现并接近尾声时,为了象征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创作者又绞尽脑汁加上了《东方红》的旋律;为了表现将革命进行到底,最后解放全人类的伟大胸怀,还加上了《国际歌》的部分旋律。
《钢琴协奏曲》
陈怡的《钢琴协奏曲》作于1992年,由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爱乐管弦乐团委约并于1994年10月在纽约作世界首演。此单乐章作品是为钢琴与大型管弦乐队而作,全曲运用中国民间音乐传统的加花变奏手法,在丝竹乐《老八板》的结构基础上按不同的节奏时值比例进行了两次扩大发展。三个主题材料分别为五声性民间音调、无调性十二音序列和上行五音动机。它们被细致和巧妙地编织到富有戏剧性的钢琴独奏部分与绚丽多彩的乐队织体中。乐曲用协奏曲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西方乐器的性能和它们之间的组合音响,同时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理念与神韵,是作曲家的多部力作之一。
《琵琶协奏曲》
叶小纲的琵琶协奏曲作于2001年,是应德国萨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委约创作的,同年由该乐团在君特·赫比希指挥下和旅美琵琶演奏家吴蛮进行了世界首演,并由德国Wergo唱片公司录音向全世界发行激光唱片。
叶小纲在这首作品中体现了他独特的音色追求,在保持乐曲中国鲜明特色的的同时,他在本乐曲中表达了一种自己独有的性格特征:优美的旋律伴随独创的节奏形态;戏剧性的配器与内敛激情并重,使得这首乐曲显示了作曲家的多重性格侧面,展现了一种纯音乐性的多姿多彩。意味深长的结尾则体现了一种中国式的思维:意犹未尽是最佳的艺术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