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
■《金锁记》剧照。王安忆说许鞍华导演的视角和处理手法让她感到很意外。
《金锁记》再登羊城舞台
张爱玲的原著、王安忆的编剧、许鞍华的导演、焦媛的演绎……四个女人一台戏,曾在2009年轰动一时的粤语版话剧《金锁记》,将于3月25日、26日再度登陆广州黄花岗剧院。
昨日,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在电话采访中,向新快报记者畅谈自己往戏剧路上走的“一次隔空对话张爱玲”:“包括2004年黄蜀芹导演的版本在内,自己到剧场里看这台戏就有4回,但每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激动。”王安忆坦言两个版本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尽管粤语版只看了在香港首演的一场,但许鞍华导演的风格和焦媛近乎无可挑剔的演绎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很是意外!
“许鞍华的导演让我感到很意外”
新快报:据了解,黄蜀芹和许鞍华两位导演所用的剧本并没有区别,究竟哪个版本更接近您心目中的完美呈现?
王安忆:从小说到剧本,我在写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在舞台上实现的预期,而黄蜀芹导演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版本,所表现出来的是我所熟悉的一个戏剧方式,比较合乎我的想象。毕竟,我们都是生活在同样的一个文化环境里面,所以对某些事情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但是许鞍华导演的视角和处理手法,却让我感到很意外,甚至是蛮震撼的。
新快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外?
王安忆:首先,从外部上看,前者完全就是一个大戏的排场,而许鞍华那一版相比之下要小得多,但其简约的、穿越的空间处理也更能突显出这个戏内部的紧张度很高。
另外,香港的演出运作模式和内地的就是不一样,这也让我意外和感动。我们的一个戏花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却演完就算了。这可不像书,哪怕是置之高阁它也是始终存在的,但戏就得演,不演则是要消失的。再看人家演了这么久了都还在继续,这是值得内地戏剧学习和反思的,如何让一部作品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