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有藏文“吉祥如意”的首饰盒
如果您看过反映西藏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一定会记得藏族人那句充满温情的问候:“扎西德勒!”翻译成汉语,意为“吉祥如意”。现在您看到的,是古文字陈列馆中展出的一件首饰盒,上面最大的那几个字,就是藏文“扎西德勒”。
藏文创制于公元7世纪前期,创始人为吞弥·桑布扎。他遵照松赞干布的意愿,以梵文50个根本字母为楷模,结合藏语言特点,创造了藏文30个根本字母;又从梵文的16个元音中造出4个藏文元音字母。而在历史上,藏文先后经过多次大的修定,文字体制相当完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
藏文书写习惯为从右向左。字体分两大类,即藏文有正楷体(乌金体)和行楷体(乌梅体)两大书写体。乌金体常用于印刷、雕刻、正规文书等,乌梅体主要用于手写。显然,这个首饰盒上的藏文属于乌金体。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不认识藏文,但这漂亮的文字,依然能带给大家一种劲健的美感。
-水民族的水书马尾绣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水族是为数不多的既有民族语言,又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水族的文字,水语称之为“泐虽”。 “泐”读lè,是文字的意思;“虽”是水族的自称。汉语将其译为“水书”。
水书是一种汉字变体为主的文字,常用字只有500个左右。这种文字由于无法记录水族语言,所以称“水书”而不称“水文”。水书产生年代不详,其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汉字变体),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
从字形结构看,水书应属表意体系的文字。其书写形式是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水书多为水族书师掌握和使用,但在水族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2002年3月,水书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古文字陈列馆中的水书,是一件马尾绣作品,象征着“吉祥如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是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它保留了古老的乱针、扎针等刺绣法,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马尾绣作品色彩明快,造型生动,堪称一绝。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马尾绣和水书一起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水族驰名天下的“双璧”。
-已经消亡的察合台文文字印章
在保留古代文字方面,文献发挥了很大作用。不过,古代印章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载体。虽然印章不可能像文献那样保留大段的文字,但是印章质地坚硬,比纸质文献更容易保存,而且一般都刻得非常精细,印出的文字比较清晰,对于当代学者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古文字陈列馆中就保存了不少印章,上面有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字。其中有一枚印章,所刻的文字颇为神秘,看上去和阿拉伯文有点像,但却是一种已经消亡的文字——察合台文。
提起“察合台”这三个字,您一定会觉得似曾相识。没错,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当中,成吉思汗有个儿子就叫察合台,而且历史上确有其人。察合台于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1227年建立起著名的察合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41年察合台去世。他的后裔笃哇汗统治时期(1274年-1306年),察合台汗国开始用察合台文。此外,莫卧儿王国和埃及也曾使用过这种文字。
察合台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音素文字,有28~32个字母,有11个字母主要用于拼写阿拉伯-波斯语源的词语。除基本字母外,还使用阿拉伯文的辅助符号,使用较广的有5个。察合台文献,除较晚的铅印本外,多用阿拉伯字母的纳斯塔里克体(正体字)传抄。察合台文虽然消亡了,但它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以至于成为现代维吾尔文的前身。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