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座少数民族古文字专题陈列馆开馆
2009年11月06日 10:12 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镇馆之宝:鲜为人知的尔苏沙巴文经书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民族研究工作者在四川凉山州陆续发现了几卷经书,其中主要的一种叫做“虐曼史答”,意思是“看太阳的”或者“看日子的”。古文字陈列馆中所收藏的,就是这样的经书。看了我们拍摄的照片,您一定会说:这不是连环画嘛!可是,它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文字——尔苏沙巴文。

在四川凉山州、甘孜州和雅安地区,零散居住着尔苏人。学术界一般认为他们属于藏族的一支。尔苏人的祭师“沙巴”经常使用一种符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尔苏沙巴文。

尔苏沙巴文的产生年代不详,据尔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和诸葛亮打仗时就有这种文字了。尔苏沙巴文单字只有200个左右,表达功能系统很不完备。尔苏沙巴文字的形体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从单字体推知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您看到的这张图片,画一个马,就代表实际的“马”,没有什么引申的意思。这种文字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附加意义,如:白色代表金,绿色代表木,蓝色代表水,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这个特点在世界所有文字中是极为罕见的。但是,因为受到图画表达功能的限制,尔苏沙巴文大多表示的是一些实词,很难表示虚词,如果要把经书上的话读出来,解读者必须加上大量的词语,才能念出完整的句子。因此,原文的解读十分困难。

不过,尔苏沙巴文虽然鲜为人知,但并不是已经失传的死文字。现在,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沙巴”,可以读出一部分文字。虽然不是每个字都认得,但凭着读出的这部分文字,他们已经能理解经书的大概意思了,这给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尔苏沙巴文是由图画脱胎出来、刚刚跨入文字行列的原始图画文字,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

-西夏文泥活字版《维摩诘所说经》

1987年,在甘肃武威地区的山岭里,农民们挖出了一本古代经书,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符号。乍一看有点像繁体的汉字,但细细一看, 一个字也不认得。经过学者鉴定,这种文字是已经消亡的西夏文,这本经书是《维摩诘所说经》。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王国主体民族党项羌族语言的文字,属表意体系。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大庆元年(1036年),命大臣野利仁荣(?-1042年)创制。野利仁荣耗时三年,冥思苦想,终于创制成功。西夏文共五千余字,是模仿、借用汉字笔画创制的方块字,又有其特点: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用点、横、竖、撇、捺、拐、拐钩等组字,斜笔较多,没有竖钩。明朝中叶以后,西夏文逐渐被世人遗忘。现在文献有文书、条令、文字、作品、题记,碑刻、木简、符牌、印章、钱币等。

古文字陈列馆中所收藏的,就是西夏文的《维摩诘所说经》。根据经书印刷的一些显著特征,国内外专家判断它是泥活字印刷品。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印刷术正是大名鼎鼎的北宋人毕昇发明的。西夏人采用泥活字版,也体现了先进的技术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学者们发现经书上印有西夏仁宗尊号题款“奉天显道耀武宣文神谋睿智制义去邪醇睦懿恭”,所以断定其印制年代为西夏仁宗大庆二年(公元1141年)之后的仁宗年间,为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实物。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