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广义:站在“外面”的怀疑者与走下神坛的偶像


来源:99艺术网

【编者按】在2012年今日美术馆举办“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艺术回顾展之后,“偶像的底片”——王广义最新个展将在泉空间拉开帷幕。王广义:现在我创作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想把自己处于一种“站在外边看”的中立态度。

【编者按】在2012年今日美术馆举办“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艺术回顾展之后,“偶像的底片”——王广义最新个展将在泉空间拉开帷幕。时隔两年,这位在国内鲜有个展呈现的艺术天王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觉惊喜?如果说他赖以成名的《大批判》系列作品是对“文革”大批判文化向新消费主义文化转变的表达,那么他近些年的新作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带着这些疑问,99艺术网专访了艺术家王广义。

王广义

艺术家王广义

99艺术网:这次展览准备了多长时间?

王广义:展览准备了近四五个月,作品都是近两三年创作的。从来没有在国内展过,这是第一次。

99艺术网:此次展出的作品用照片负片进行呈现,明暗与色彩上都是反的,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形式去呈现?

王广义:对艺术家而言,感觉负片效果在视觉上很有意思。另外一点和作品要表达的想法或者思想有一种关联。在胶片时代底片会给人们提供特别有意思的体验,不用时候把底片放起来,用时可以拿着冲洗,可以放大或缩小。这就类似偶像对人们心目中的影响,有大有小。虽然在一个常态下人们会忘记,事实上偶像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是构成影响的,无论是宗教偶像还是政治偶像。

99艺术网:这批创作参考了“机械方法”,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王广义:这个方面主要是我在画的时候,除了颜料往下流淌有偶然性,我完全不控制流淌到什么样的程度,当颜料停止的时候,干了的时候,重点是把流淌下来的痕迹,哪怕很微小的边边角角都非常“机械”地呈现出来,不加任何改变。我把偶然性和必然性控制住,强调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很有趣的关系。对于偶然性流淌的“屋漏痕”效果,我完全保留,几乎是不动脑子的,这种感觉等于是用必然的方式极其偶然地保留。

\

王广义作品《如何向人类解释》

99艺术网:与早期摒弃细节的整洁不同,现在的作品更强调画布上的偶然性,为何会出现这种样不同的呈现?是对“偶然”或者是对“东方精神”的一种体现吗?

王广义:也可以这么说。在语言的层面上“屋漏痕”是国画里面的一个东西。我把一些人们熟知的、经典的图像当作风景来画,离远看很清晰,走近时候看全是一些流淌的痕迹。一种偶然性的呈现。一个是在视觉语言上很有意思,另外,这和我要表达的偶像,无论宗教偶像还是政治偶像,也有一种有趣的关联。

99艺术网:您早年的作品是对神圣力量的向往,现在的描述确是这些“神圣”的下降,是对偶像的另一种角度的审视还是对神性的颠覆?

王广义:不是颠覆,我想说的是在普通人甚至底层人的身上都具有神圣感的东西,这和偶像是极其相似的,只是我们观看的角度不一样。这其中“下降”的含义还有一种,就是本来在偶像身上呈现的东西,我让它更具有普遍性,去掉特殊性。对于普通人而言,自己不知道,但事实上是具有的。

99艺术网:现在整个作品呈现的形式、形态都跟先前作品有很大区别,在创作的心态上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王广义:现在我创作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想把自己处于一种“站在外边看”的中立态度。站在外边看和站在里边有点儿不太一样,在里面容易有态度和判断,有一种简单的二元论的态度,要这个不要那个,或反对这个反对那个,我不想这样,我要排除这些。站在外面看,用一种怀疑精神,相对客观地来看待“偶像”给人构成的影响。

当艺术家在创作一件作品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个想法,一般而言会有一个态度和判断。我创作的时候,尽量做到不判断。我只提供一个疑惑,且不具有倾向性,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而不提供答案,艺术家也提供不了答案。每个人面对这个疑问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偶像底片”是一扇敞开的门。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王广义 偶像 艺术家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