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汇读书周报》将休刊回归母报 已创办近30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申城入秋,传来创办近30年的《文汇读书周报》休刊的消息。换个角度看,碎片化意味着见缝插针,意味着每一次阅读行为都更具有主动性和自发性。现在公众对于媒介的选择度大大提升,不可避免地会让一些传统媒体遭遇尴尬乃至陷入困境。

申城入秋,传来创办近30年的《文汇读书周报》休刊的消息。虽然从本质上说,它只是改了个形式回归母报,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休刊。但是因为这条消息传来时正逢假期,不少人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因此这样的消息还是在微信朋友圈里激起了一阵涟漪。大家的讨论从报纸的休刊,扩展到了纸媒的发展,最终定格于阅读的命运。

有位朋友在转发相关新闻时引了申城“名嘴”万峰老师的一句话。据说,万峰老师曾对当下人的阅读、精神生活发过一番言。其中有句话被我的这位朋友记住了—他说,“(现在的人)不学习不读书不看报”。现在的人真的不学习、不读书、不看报吗?恐怕不能急着下断言。

且不说,如今因为各种技术的革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都在不断翻新、迭代,“学习”、“读书”、“看报”,这三个表述具体人类行为的字眼早已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拿被钟情于纸面严肃阅读的人吐槽已久的“碎片化浅阅读”来讲,碎片化就一定意味着“浅薄”吗?

换个角度看,碎片化意味着见缝插针,意味着每一次阅读行为都更具有主动性和自发性。以微信阅读、微博阅读为例,虽然很多人的阅读视野都不可避免地“被局限”在了自己所订阅的“公号”内,但是,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标明确不正更有利于聚合焦点、跟踪关注,将短暂的注意力转变为一种习惯性的专注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设备普及、无线网速提升、电池延续能力等一道道往昔的“壁垒”,正在逐步被用心的技术能人、天使投资人、知识生产者、信息服务提供者、渠道资源整合平台合力攻破,一个可以24小时全天候服务于所有“读者”甚至是“观众”的“私人订制时代”将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梦话。更何况,相比淹没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纠结于哪一盘才是自己的菜,如果“碎片化”的阅读能够真正实现我看到的就是我想看的,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样的阅读模式都赋予了读者前所未有的尊严和可以随时自主选择的权利。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至今对其记忆中的一幕津津乐道。他说,大家都知道复旦有个最知名的教室叫3108,在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室里,曾经迎来送往过太多世界上著名的头脑到此发声。但在他看来,3108最辉煌的时刻,是一度复旦周围的居民、个体户小老板都早早跑去那里听讲座。而如今,知识殿堂的围墙被打破,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场面,不仅在复旦存在,也遍及上海各大高校、图书馆、文化机构组织的各种公开讲坛,遍及各种网上订阅号、网校、公开课。你想看什么,只要想看,只要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网上搜索一下信息、然后“接入”各种“端口”,就可以了。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告诉我,以前的图书馆只收藏纸面的知识和历史,但是他们现在也要收藏无论从信息量到呈现方式都更为“全息”的“讲座”。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座“讲座图书馆”已渐成规模。

现在公众对于媒介的选择度大大提升,不可避免地会让一些传统媒体遭遇尴尬乃至陷入困境。但是,当一个全民学习、全民阅读的局面渐成,无论他的阅读对象是严肃还是浅薄,是成体系的还是碎片化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私人订制”的阅读黄金时代已经来临。从中受益的,将是所有愿意生命不休、学习不止的人。所以,与其纠结于阅读的形式,不如在阅读的内容上多花点心思,因为那才是决定人生深浅的关键。柳森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母报 文汇读书周报 浅阅读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