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文化 > 人物

汤一介:纵浪大化,事不避难


来源:凤凰周刊

导读:汤一介的一生,是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的,因为历次的政治浩劫,他与同代人一样,走过了几十年的弯路。2014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北大考察,其中一项重要行程,是拜访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导读:汤一介的一生,是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的,因为历次的政治浩劫,他与同代人一样,走过了几十年的弯路。

2014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北大考察,其中一项重要行程,是拜访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当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会见过程,87岁的汤先生伫立门前等候,习近平“快步迎上”与其握手;谈话间,习近平向其询问了《儒藏》的编纂情况,并赞扬其为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的贡献;会谈结束后,习近平牵着老先生的手出门,全程给予极高礼遇。

汤一介先生是久负盛名的哲学史家,乃国学大师汤用彤之子。与父亲一样,他对中国儒学、道教、佛教皆有精深研究,不但自身著述丰硕,享誉海内外,还牵头编纂《中国佛教史》《儒藏》等大型丛书,是大陆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而就在最近,他的十卷本《汤一介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汤一介的一生,是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的,因为历次的政治浩劫,他与同代人一样,走过了几十年的弯路,“把最可能有创造力的时光白白度过”,但他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知天命”之年重新焕发学术研究与创作的活力。甚至在76岁高龄,还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组织协调国内外20多所大学、400多人的庞大编撰队伍,他说完成《儒藏》是他的“梦想”。

对于人们献上的“国学大师”桂冠,他总是敬谢不敏,甚至连“哲学家”的称号、都不敢贸然接受,他认为自己只能算是一个哲学史家。因为,“哲学家是要创造出一套思想,让别人来研究,而哲学史家是研究历史上哲学家的学者。我没有能成为一个哲学家,从我自身说,也许我没有这个天分。虽不能尔,心向往之。”

并非“聪明人”

1927年,汤一介生于天津,是汤用彤教授自美国留学归来5年后出生的孩子。按照族谱排序,当属“一”字辈。汤家乃湖北黄梅县的读书世家,汤用彤希望儿子也能做一个读书人,遂取名为“一介书生”的“一介”。

自汤用彤曾祖父正谊公起,汤家便以诗书传世。正谊公培养出三位进士,其中一位便是汤用彤之父汤霖。汤霖做过几任知县,将两个儿子汤用彬、汤用彤皆送进新式学堂,汤用彬后来身居北京市政府主任秘书之职,而汤用彤则留学美国哈佛大学,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后成一代国学大师。

汤一介出生那年,汤用彤在南开大学任教,一年后,汤用彤调至南京中央大学,一岁的汤一介随父母来到南京。3年后,汤用彤应胡适先生之邀到北京大学做研究教授,一直做到北大副校长,再也没有离开过北大。

汤家经济实力颇为“雄厚”,汤霖曾拿过清廷俸禄,两个儿子在北平皆有体面工作,加上汤霖之妻梁夫人精明能干,善于理财,不仅在北平东城区购置了一处拥有50多间房子的三层大院,还在湖北老家购置了田产和别墅小楼。富裕的家境与汤用彤给予的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汤一介的童年可谓无忧无虑。

由于身上流淌着读书世家的血液,汤一介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读古典小说,并喜欢上唐宋诗词,但欢乐无忧的童年被日本侵华战争给打断了。卢沟桥事变后,汤家的生活逐渐蒙上阴影,本应该挑起大梁的汤用彬却投身北平伪政府,而汤用彤一家则随北大迁到了昆明西南联大。

当时兵分两路,汤用彤带着大儿子汤一雄先到了昆明,汤夫人则带着二儿子汤一介、小儿子汤一玄、女儿汤一平,以及邓以哲教授的两个孩子邓仲先和邓稼先,走海路辗转上海、香港和越南才到了昆明。这一年,汤一介12岁,为此,他的小学六年级没有念完,也就没有拿到小学毕业证。

到昆明后,他直接跳到初一,进入西南联大附中,没想到1年后,因为学习不用功,竟被留级一年。后来为了转到重庆南开中学,又从初二直接跳到了高一,结果“悲剧”重演,一年后,曾经在班上数学考试排名第一的汤一介,代数考试不及格,又留级了一次。

两次跳级,让他没有拿到过小学和中学毕业文凭,他后来回忆道,“有一些学生很聪明,可以跳级;如果我很聪明的话,也可以跳级。我没有跳级成功,足见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记得父亲曾讲过,第一流聪明的人,如果不努力的话,就连第二流的成就都达不到;而第二流聪明的人如果努力,是可以取得第一流的成绩的。我努力了,但是我不敢说我是取得了第一流成绩的人。”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哲学史家 1983年 1980年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