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谈《青蛇》:出轨只是欲望 白头偕老是修行
中国文化皮太厚 民族复兴不能只是等待政府
凤凰网文化:你这次去英国还有一个写作计划,因为英国是戏剧老大所以跟他们合作吗?
田沁鑫:不是,是机缘,我1993年第一次去欧洲就是去的英国,然后特别有缘分,隔三差五就会去一趟英国。我在北京大学影视戏剧中心有一个职位是副主任,就是专门做戏剧这一部分的研究,然后我就想起这个项目,就是新写作计划。这个项目也是在我2011年去参加爱丁堡戏剧节的时候,和苏格兰国家剧院的原艺术总监Vicky谈过的。她在英国做新写作计划很有成绩,培养了七、八个作家吧,没有一个失手的,现在都在为英国剧坛做贡献,当时以萨拉·凯恩作为一个代表,因为她27岁就自杀了,所以她就更有名。我就跟Vicky说,参加爱丁堡戏剧节的感受就是,英国戏剧传统深厚文本见长,我觉得文学是基础,剧本是核心,所以我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做写作计划,你看这个可以不可以。她很有侠女风范,一拍大腿就同意了。
然后我们选拔三次考试,最后一道考试是英国人把关,我们就无权过问了,我认为交流必须要这么开始,虽然显得残酷一点,但是让一个戏剧老大能够有这样一个姿态来帮助我们中国的写作,像出莎士比亚这样国家的戏剧人,它的结构思考是什么,它的技术思考是什么,而且也曾经孕育过像老舍先生这样的作家,那么我说我们中国孩子第一步学技术,如果能学到那是一件最好的事。当时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张抗抗老师,还有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老师,刘恒老师,邹静之老师等等,都给了很大的一个支持。
然后从150多个年轻的编剧里面选出了10名,英国人飞过来在北大做了一个工作坊,讲如何地编剧,产生一个大纲,最后经过英国人的考试选出6名,把这6名送到英国去培训,培训完产生6部剧本然后演出,这次也是中国青年剧作家作品第一次在英国有规模地展现,演出者全部是英国人,导演都是英国人,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他们文化部长也给了很大的支持,说演出在英国很轰动,很少星期一卖票是全满的,但是中国戏剧全满。因为大家还是关注中国,但是里边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说在题材的选取上,年轻人还是比较稚嫩,有一些编撰的痕迹在里边,但是它的要求是向着心里的隐秘和黑暗去写作,因为这是解放他们作家心灵的一个时机手段。
凤凰网文化:我还有注意到就是所有资金由你的工作室承担,好像承担了一个教育作用,把剧本慌这个问题解决了一下。
田沁鑫:对,所有老师的费用和演出的费用都是他们出,然后在国内的所有选拔,请评委,评委有20多人,都是我们来做的。我这次做这个“田沁鑫·新写作计划”,为什么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因为我平时也力求自己能修行,所以不愿意这样写,但是这次用了我的名字,是我希望用我个人的号召力来做成这件事情。而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如何来进行文化交流,我们不能只等政府,如果大家都不行动,只是在那儿哀叹,只等政府的话,我觉得政府很忙,很多事情。所以哪怕我们自己出钱出力,也是值得的。
我觉得年轻孩子真是挺幸福的,有一个美丽的小镇让他们来表达(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我们那时候没钱穷,几个喜欢的人在小馆子里面喝两瓶啤酒,吃点花生米这样,也很开心。我们是个路过者,然后在这个路过的过程中,也铺了铺路,所以承担了一些责任。本来开始只是因为热爱艺术表达,有名之后,只是抱着自己在戏剧上面的名声,我觉得这是小情小爱,还可以有大情大爱,就是多利他,说这个不是一个口号,就像黄磊那天跟我说,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有责任。我其实跟他说的是一样的话,就是这份理想,中华民族怎么伟大复兴,我觉得文化是最重要的一个传播手段,如果说用东方文化来影响更多世界上的人,那才是伟大复兴,是自己复兴。
外国人看网上新闻误会中国道德底线崩溃
凤凰网文化:外国人又是怎样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呢?
田沁鑫:英国的年轻人也是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搁置不谈,更希望以发现的眼睛来发现崭新的世界,所以他们对中国感兴趣的时候,会上互联网。当互联网上打开之后,他们就带着很多的问号在跟我谈,说为什么我们一上互联网看到你们中国道德底线急近崩溃,因为你们那里发生很多恶性事件,然后说你们的生活很危险吗?人的道德水准很低吗?又说但是跟你们中国的年轻人接触的时候,又发现你们人非常非常好,而且很懂礼貌,甚至很羞涩很单纯,这是为什么呢?我说这就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问题。
除了经济发展以外,文化是最好的传播的媒介,我们不能自己好,闷在那里不说,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非常好,但是皮太厚,比如说一件古玩,如果搁在那看,我们并不认为好,你得说出来。所以我觉得艺术界的各个行种,绘画、音乐、戏剧,都可以有一个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和当代化的体现,这也就是我最近做《青蛇》的一个重要发心。
传统文化需要一个翻译器,我用《青蛇》做了这个翻译器,而且用了德国设计师,英国灯光师,还有苏格兰音乐家作曲,让他们来关注中国的古老民间传说,让他用非常鲜活的眼睛,从视觉上感受中国江南,我舞台上会有烟雨西湖的的一个气质。
凤凰网文化:听说你创作《青蛇》还是在乌镇得到的灵感。
田沁鑫:对。我们看到乌镇的水上剧场,当时一面墙的改造,一整个水城的舞台上出现的一个排水系统,当时我的德国舞美设计师在这采风的时候说,我发现中国的建筑非常有趣,整个的民居的风格看似非常舒适,但是它的内部构造,还有装饰都极其的严谨,我说这个就是中国文化,他当时就体会到了。其实我们本身生活在传统中也是不能割裂的,我们每天享受着传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由于用语比较粗暴,经常会把传统认为是很老旧的东西,其实享了它们很多的福分。
话剧《青蛇》用佛教解读首次板正法海形象
凤凰网文化:那我们就聊聊《青蛇》,为什么会选择李碧华先生的这部20多年前的小说改编话剧?
田沁鑫:这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有两条蛇,一条白色的蛇,一条青色的蛇。白色的蛇有一个设计的人生,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主流女性,就是良家妇女。但是没想到,一波三折,她遇到了许仙,所有人身上都有恐怖、颠倒、关爱、无情、有情,这都是我们人。然后她发现了许仙所有的怀疑、背叛和出轨,这个一步三跌的情感就跌落下去,这是那条年轻的小白蛇是没有考虑到的。
青色的蛇显然是我们女性结婚以前,还有的一种不想照社会规范常理出牌的女孩子,她显得更天然,更加的勇敢和无障碍。青蛇是一个比较反叛的女孩,反叛约定俗成的旧有的道德观和社会规范,所以她走的就会受到非议,这个非议是来自人类社会全面的诋毁,但是这个女孩走的很坚强。其实人很难做到像青蛇那样的纯粹,因为她是个妖,我们生活中群落型的女孩内心想要自由和冲破传统规范的勇气,在这个妖身上集中表达了,压缩式表达,所以那个妖显得非常的生动和动人。所以我说如果生活中有青蛇这样的女孩的话,我只能表示尊敬,因为我们很难做到。
明朝的冯梦龙先生写了宋话本,收录在《警世通言》里面,《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就是教育年轻男子不要受美色诱惑,这样的一部故事。一直到嘉靖年间,一部评坛大书《义妖传》唱响南方,《义妖传》就把这个白蛇歌颂成了一个仙,从蛇妖变成蛇仙,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女性,就把她给提升了。这样的话,法海就成了一个反面,然后再到后来,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300多种地方剧种,都有《断桥》,许仙白娘子的爱情戏剧都在演出。再到建国以后,田汉先生写了全本的京剧《白蛇传》,写得非常有文才,但是田汉先生也没从佛教的角度来考虑法海这个角色,只是从一个好成戏的方式,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白蛇的对立面就是法海,更着重表达了美好的爱情。
直到20年前李碧华先生写的《青蛇》小说,以青蛇作为第一叙事人的视角来看待《白蛇传》的故事。写了一个宋代传奇的荒唐真相,写了一个勾引的故事,一个情欲纠缠的故事,把法海这个和尚变成了一个年轻英俊的和尚,但是仍然没有从一个慈悲的角度来写。所以我跟李碧华先生沟通的时候,我说我希望,您20年前这部小说能够有所提升,李碧华先生就说,小说写了20年,我现在的人生阅历和感受都不一样了,这部后面该怎么做,你就随意做。
所以我在写这个戏的时候,由于佛教文化的介入,让这个几百年的民间传说,第一次板正法海这个佛弟子角色。我觉得我并没有能力来懂得佛教深奥的教义,只是从东方禅学精神的角度来关照了这个民间传说,产生了一个从视觉到内容性话题都有一个当代化和国际化的体现。
凤凰网文化:听说还要去美国演。
田沁鑫:因为肯尼迪艺术中心是第一次邀请中国的一个大剧场话剧演到那去,其实规格很高的,他能够发出邀请,不管我们是不是能成型。这也是得益于中国的这个故事,所以当文化皮太厚的时候,想办法让皮薄一下,让别人看到那个大馅,是有好处的。
相关专题: 《年代访》专访田沁鑫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