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国家人文历史》:正在消失的老广州

2013年07月22日 11:39
来源:人民网 作者:周斌

1997年,广州同福西路的骑楼被拆

邓其生:城市发展是必然的,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规模变大,城市自然要扩大来容纳它们。城市扩大的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破旧城、建新城;一种是在旧城外建新城,旧城按“新陈代谢”方式发展。目前,全世界保留较好的历史名城大都按后一种发展模式而保存下来的。纵观世界级的名城,如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威尼斯均采用全面严格保护古城的策略,较好地保留了旧城的历史风貌,在旧城外建立完全现代化的新城。古城定位为博物馆、旅游城、购物城,以全面保护为主,开发为次。近一两个世纪以来,他们的旧城保护、改造大多是亏本的,一般都是通过开发旧城外围土地来补贴旧城保护,而不是拿旧城开发来赚钱。

广州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广州旧城的历史建筑在量和质上都相当多。历史文化名城的评定条件是历史久、文物多、特色明、整体好和还在持续发展,旧城中整体历史格局和风貌的保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广州发展的模式,在上世纪后半叶,似乎属于前一种模式,在某些时间段里“破旧立新”的做法比较明显。

“破旧立新”将会对旧城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一是旧城“旧貌变新颜”,失去了特征;二是旧城肌理受到破坏,成为破旧的城区,出现生态恶化、治安不好等现象;三是旧城的古遗址、古建筑、历史环境受到破坏。

国历:在某些时间段里,在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里我们对“旧”存在偏见,“破旧立新”不仅仅存在于建筑领域,其实在很多领域都存在,这个口号事实上是没有认识到“旧”对于“新”的价值,没有认识到“旧”与“新”的关系。

邓其生:旧与新不应该是对立的。旧与新应该是和谐的、交往的。城市发展不应该大破大立,破旧立新。我们不需要把自己的父辈打倒自己才出生。现代化不需要否定前现代的文明,反而尊重自己的历史才是现代化的做法。新的建筑就一定比老的建筑高明吗?不一定,有些新的建筑在理念上反而是倒退的,有些是没有人味的。比方说书法,现在我们写的就比古人差多了!

新的要服从老的

国历:具体到旧城的改造上,应该如何为之?是否有一些通行的原则?

邓其生:二三十年前广州珠江新城开发时,我就发表文章讲这个道理,我说你要开发请到外面去,旧城应该主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服务产业,把旧城里的商业、产业、人口引导到新城去,等新城发展起来反哺旧城。

旧城整治主要是解决乱、杂、破、丑、危、密等问题,“修旧如旧”,保存原有的质体、风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不能大改大拆,要尊重旧城本身的城市格局,保存旧城的道路格局,生活变化、交通变化肯定需要改一些,但格局仍是老的。改需要是一种新陈代谢式的改,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半改半留,一部分可以新建,但基本的原则是保持旧城的风貌。

旧城的魅力就在于古旧,要治本、整容,不是涂脂抹粉。原旧城道路力图保持,旧城主要商业区宜以步行为主,充分利用地下铁道,逐步拆除一些有声、尘、视线污染大的立交桥路,重构古城交通、供应、绿化、服务、观光体系。

在旧城改造中,新的要服从老的。不要大建,在建筑的样式、色彩、材质上要协调。后现代建筑、玻璃墙幕放到新城去建。要把人当作人,不要让人感到紧张、恐怖、焦虑。旧城内新建的房子,宜低不宜高,宜中不宜洋,宜小不宜大,宜疏不宜密,容积和高度都要严格控制。旧城建筑内部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现代化,外表宜按原有的美学法则修整,不要按现代个别人的美学观点强加到古城上,别让遗产有变味的遗憾,要协调新老街区,加浓历史韵味,提髙名城整体形态素质档次。

现在我们把旧城设为城市的中心,像摊煎饼一样向外延伸的做法令人担忧,英国的城市现在搞的是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中间是田野、林木,不像我们的城市不断地向外围扩张,贪大。旧城中心化后,人口密度就会不断提高,带来的车流、人流增大,环境恶化,然后为了解决矛盾又不得不建更多的地铁、更宽的马路,带来更多的人流、车流,结果使旧城染上了严重的城市病。为了减轻城市病的痛苦,又不得不搞更多的旧城改造。久而久之,旧城就消失了,城市特色没有了,失忆了。很多地方为了GDP,甚至把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破坏了,不尊重历史与环境,就是为了发财,但是发财是为了什么?发财之后呢?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广州亚运会 历史建筑 老建筑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