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乱世痴儿:魏晋名士阮籍外表放浪佯狂下的苦痛

2011年07月03日 10:52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阮籍

魏晋乱世一个痴儿的故事,或许应该从公元675年中国江西南昌赣江滨的一场豪门饮宴说开去。

此时恰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初唐时代。经历了大唐开国后两代人的励精图治,这时候的中国,已经是雄踞东亚大陆的最强帝国。其治下的中国百姓,早已告别了之前数百年南北分裂战乱的苦难,享受着和平繁荣的生活。这时代的中国人,即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比起先前魏晋南北朝时代烽火连天的苦难岁月,可以说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中”。

这场饮宴的成员,就是那些“长在蜜罐中”的上等人。参加宴会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凡响的显赫背景,或是豪门贵族家的“官二代”“富二代”,或是享誉当时的“时尚文化人物”,再就是政坛地位显赫的名流们。饮宴的地点,是一座历经十数年竣工的豪华楼宇,饮宴的主持人,就是当时江西的父母官——洪州牧阎伯屿。这是一场高档次的聚会。

既是高档次的聚会,必有高档次的主题:为这栋新落成的豪华楼宇,写一篇高品质的文章。这是唐朝“上流社会”的聚会风俗,也是才子们一展身手的时候。写好了一夜成名,甚至名垂青史,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这么重大的主题,早已“内定”了人选:洪州牧都督阎伯屿的女婿。人家尽了东道,自然要给面子不是?所以饮宴开始后,阎伯屿虚情假意地邀请来宾们挥毫泼墨,来宾们也虚与委蛇地婉言谢绝,一心就等着阎伯屿的乘龙快婿出风头了。都是场面上的人,得识相。

然而世事总有意外,却还真有个不识相的年轻人。阎伯屿邀请到他那里,非但不婉言谢绝,反而大模大样的挥毫泼墨。这么不上路,自然招了众怒。年轻人穿着寻常,大家高谈阔论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也不知什么来路。但再有来路,不上路也要挨骂的。阎伯屿嘴里不说,来宾们却看不过去了,年轻人写一句,围观群众就嘘一句,再华丽的辞赋,也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找毛病,从开头一直找到中间。年轻人接着写,背后的挑刺声愈高,恼火女婿出不了风头却还要保持风度的阎伯屿,脸就拉得越长。

直到写下这一句的时候,宴会全场如刹那间断了电似的一般哑然。半天不见动静,先前的挑刺声尽皆失语,方才脸拉得比马脸长的阎伯屿,登时改容易色,细细回味良久,却忽而拍案叫绝:千古名句,真千古名句也!

然后,就看着来宾们也纷纷噤声,自觉不自觉地反复低语,细细回味着这千古名句: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场因为一个年轻人“不识相”而横生波折的饮宴,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这座落成竣工的豪华楼阁,就是大名鼎鼎的滕王阁。这个“不识相”的年轻人,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唐朝诗人王勃。这段“不识相”却成为千古名篇的文章,就是今天依然载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滕王阁序》。

然而佳话之外,却同样牵出了一位痴儿。那句让全场来宾改容易色的名句,之所以引来击节叫好声如潮。不止因为王勃生花的妙笔,更因为刹那之间,他引起了唐朝人对一位先人的思念:那位表面“猖狂”,却“穷途之哭”的痴儿——阮籍。

性格孤傲的王勃,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人,倾注这般深情的笔墨。“生在蜜罐里”的唐朝人,为何在时过境迁数百年后,对他有如此深切的怀念。其实,与其说怀念阮籍这个人,不如说是怀念魏晋这样一个富有独特魔力的时代,怀念在那政治血雨腥风,天下战乱流离的硝烟中,深藏的特立独行的自由精神。拥有这一切的魏晋,就好像是记忆海洋上一座神秘的岛屿。特立独行的阮籍,就是当后人再回首,寻觅这一座岛屿时,所能看到的第一盏明亮的灯塔。

阮籍,子嗣宗,河南陈留人。魏晋名士中的杰出“通才”,在哲学、音律、诗词创作等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贡献。魏晋“竹林七贤”,他是其中之一,更是旗帜性人物。

比起他在各类文学体裁中的造诣,乃至他留给后世的传世思想。他在后人中比较出名的,就是他的“猖狂”。如果历史好比电影,就像是说到黑白革命战争片里的汉奸,我们会想到葛存壮,说到革命战士的威武不屈,我们会想到童香玲,说到流传后世的“魏晋风度”,尤其是其中的放荡不羁,天马行空,后人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也无疑是阮籍。在那一代魏晋士人中,他是一位极度高光的明星。当然,更是一位很“猖狂”的明星。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阮籍 士人阶层 酒驾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