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1936年陈毅被日军围困20天写下“绝笔”诗作(图)

2011年05月13日 11:1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雷雨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建国初期范长江(左一)与邓拓(右二)、胡风(右一)等文化界名人合影 。(照片由胡风之子张晓山提供)

追忆

汕头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范东升追忆父亲

范长江在香港创办《华商报》

北京旧城内的一座寻常院落里,绿意怡人。厅堂内,一幅遒劲飘逸的中堂高悬:“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首白居易的《观刈麦》,为著名爱国志士沈钧儒亲手所书。

范长江二子、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范东升回忆,父亲生前最喜这幅字,天天都看,闭眼即诵。“他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这是他一生的信仰。”

据范东升回忆,范长江的一生与广东渊源十分深厚,至少有三段缘分可传为佳话。

1927年,年仅18岁的范长江决心投笔从戎。

6、7月时,武汉政局已发生变化,范长江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学兵营,不久后编入二十军第三教师团的第三营,范长江任第三排九班班长,并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过程中,9月份潮州一战,范长江所在指导团被打垮,撤退中,一个人跑到了汕头的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病倒街头,沦为乞丐,被收尸的人收到一堆,几乎一起埋了。“这时的范长江的思想非常苦闷,处于十分茫然、不辨方向的境地。”国内动荡而复杂的政治局势使只有19岁的范长江倍感迷惑。“好好读书,从读书上找出路。”他毅然离开了部队,重新开始了求学之路。随后,范长江来到南京,考入了中央政治学校。

1941年5月,在“青记”和“国新社”被国民党查封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范长江与邹韬奋等在香港创办了中共海外机关报《华商报》。1949年10月,《华商报》停办,其报人即赴广州创办中共华南分局机关报《南方日报》。

建国后到1956年的短暂几年,范长江经手创建了新华社、《解放日报》与《人民日报》。作为一名职业新闻人,加之与《华商报》的渊源关系,范长江在广东新闻界的朋友众多,常到广东出差。范东升记忆很深的是,小时候家中报纸很全,常年订阅广东的报刊,其中就有《南方日报》、《羊城晚报》。

对话

1956年后

范长江转投“两弹一星”工作

南方日报:您父亲当年走西北时,不过二十七八岁。而今,同龄人仅仅是大学生毕业初踏社会。您如何评价这两个时代的年轻人的气质?

范东升:(气质)确实差别比较大。父亲年轻时,社会责任感特别强,很少考虑纯粹个人的利益得失和金钱等。父亲上过两次大学,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和北京大学,但都没有毕业就放弃了。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毕业,也能谋个一官半职。在北大,他也是没毕业就孤身去西北采访,本来还约了一些人,但是同伴觉得太空想、太艰苦,西部考察团就只剩他一个人。他觉得有意义,就会坚持不顾一切地去做。

南方日报: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您父亲最耀眼的成就是在上世纪30年代?建国后反倒默默无闻了。

范东升:我不赞同说他的成就就是在走西北那一段。建国初期,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他也是尽他的力量去促成社会的转型,比如,参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的创办,他付出了很多的心血。1956年后,他被派到他完全陌生的科技部门工作,遇到这种情况他不是抱怨,反过来认为科技工作非常重要和有意义。他把过去在新闻界养成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又转入这个行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参与“两弹一星”和制定科学计划,他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非常认真,也不是有些人说的消极低沉和泄气。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陈毅 绝笔 广东被围20天 范长江 西安事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