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盗火者”李大钊:照片沉稳内敛 文章汹涌澎湃

2011年05月06日 09:24
来源:新京报 作者:吴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李大钊

小手枪

李大钊利用《新青年》等各种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探寻中国革命的出路。 插图/金锐 王金花

李大钊有两种性格,截然相反,照片上的沉稳内敛,和文章里的汹涌澎湃。

在纪念馆和教科书上,总能看到他,戴圆眼镜,着布长衫,厚而黑的八字胡压住嘴角,不苟言笑。

而他所写的《Bolshevism的胜利》,则感染了陈独秀、毛泽东等无数热血青年。那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写道“人道的钟声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有种敏锐的直觉。他很早开始关注俄国革命,和那里兴起的社会主义。1912年,他翻译《托尔斯泰主义之纲领》;1917年,他发表《俄国大革命之影响》,随后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上,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他如盗火之神,从西方“盗”来新思想。它们犹如火种,点燃人心,照亮中国前行的方向。李大钊被称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第一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

虽然这些词显得抽象,但是研究者、纪念馆讲解员,在讲述李大钊时,都流露出一种不加掩饰的热情。他们说,李大钊是在真诚地改造中国。

天真之心

河北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摆放着他在东京的照片:身穿和服,手提腰带,抿着嘴,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那是1914年,25岁的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当时他年轻,而朝气蓬勃。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李大钊 盗火 马克思主义 1927年 1918年 李大钊纪念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