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携妻访问苏联。此次访问正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时期,给罗曼·罗兰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回国后,他整理了《莫斯科日记》,但决定“50年后”再发表。通过访问,罗曼·罗兰敏锐地发现了苏联存在的种种问题,有的甚至是严重问题。但他还是认为,“50年后”的苏联一定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坚信“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他特别深信,“苏联永远不会发动进攻”,“至少还有半个世纪,苏联领导人和群众的力量和思想无暇他顾。在没有舵也没有帆地向任何冒险事业疾驰的疯狂世界上,专心于酿蜜的庞大的苏联蜂群呈现出令人快慰的情景。”
然而,当1984年《莫斯科日记》出版之时,那个被罗曼·罗兰寄予无限希望的苏联却正在阿富汗大打出手——罗曼·罗兰访问苏联后的第四十四年即1979年,苏联悍然发动了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这场战争造成阿富汗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也使苏联伤亡惨重、元气大伤、威信扫地。入侵阿富汗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搞霸权主义,加速了苏联走向解体的进程。数十年间,苏共领导的苏联非但没有如罗曼·罗兰所愿完全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问题越积越多、日益严重。苏共领导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背叛了党的基本原则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991年,苏联终于分崩离析,苏共也丧失了执政地位。对此,罗曼·罗兰若在天有灵,一定会像他在日记中描写的高尔基那样,长久地默默哭泣。
历史像一位有趣的老人,似乎喜欢50年作一次结论。一些重要人物似乎也喜欢循此“规律”登高望远,展望半个世纪后的世界。将“罗曼·罗兰之愿”的落空与“蒙哥马利之问”的现实答案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深刻启示。50年前,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问毛泽东同志:50年后,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毛泽东同志回答:50年后,玉皇大帝管的范围还是960万平方公里。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答对了。(详见2010年12月22日“思想纵横”栏目刊发的《“蒙哥马利之问”的现实答案》一文)现在看,中国仍然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经大风大浪而生机勃勃、不断发展。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发现并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而“罗曼·罗兰之愿”落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责任并不在于文学大师缺乏“睿眼烛深邃,穿透五十年”那样的战略预见力,而在于苏共偏离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抛弃立党之本,内部出了大问题。
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还是苏联社会主义的沉痛教训都深刻表明,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永远保持健康肌体,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这样,党才能长久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否则,就无法承担历史重托,甚至闹出大乱子。这绝不是政治大话,而是违背不得的历史规律。
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