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图书市场:文学依然令人感动
2011年01月06日 03:52 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是文学的商业化退潮了吗,当回顾2010年图书市场的时候,不免产生这个念头。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学商业化的浪头不但打得很高,而且没有规律、毫无章法。一些大的民营书业,或是出于提高码洋为上市作准备,或是抢占题材以稳固行业领先地位,它们不是出版书籍,而是在生产书籍,图书无论在品种和产量上,都制造了一种“大丰收”的假象,而这些图书中的大部分,都难以让读书人有翻开的冲动。

在这一年,图书愈加像一种商品。在图书商业操盘手们的鼓吹之下,图书是商品这个概念也逐渐为大家所接受,人们不再那么强烈地要求图书为读者提供精神的慰藉,只要图书能满足读者一时的娱乐需求就好。在娱乐至上的时代,图书的消费功能成为它的第一属性,要不然网上书店也不会狠狠地打折,制造了一场购买的狂欢,读者也不会像在超市购物那样,一次次签收着快递送上门来的炒作得最热的图书。

而无论时代多么喧嚣,人们对好书的定义却并不会改变。一些低调的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开始有意识地主动改变当下的阅读环境。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的终评名单中,除了《1Q84》频频出现于媒体外,其他九本大多为人文思想类作品,乃至于这个榜单出来后,有不少偶像级作家的粉丝不满,“怎么XX、XXX的书没有入选?”一个拒绝符号化作家的好书榜单,恰是读书人对图书消费潮流的一次强力纠正;虽然在畅销的洪流下,这种纠正并不见得有多好的效果,但毕竟呼唤好书的声音,正在越来越多地为更多人所听到。

2010年有这样一些文学书,把它们放在一起,会让人对文学油然而生出一种尊重,这些书的出版,会让大家觉得文学依然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词,我愿意列出这些书的一个书单,它们是《宝岛眷村》、《城门开》、《此时此地》、《四喜忧国》、《知青变形记》、《理想的下午》……这份书单,宛若让人回到文学情怀满满的1980年代。但与那个时代文学的激情澎湃相比,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文学书,更多地是一种内敛的思考、沉静的表达。它与这个时代的浮躁气息有接壤的地方,这是文学举行的一次集体变形记,文学在通过一个曲折的通道进入人们的内心,尝试接近人们的灵魂。这是份艰难的工作,因为太多人对文学的洗礼已经摆出一副固执的拒绝姿势。

什么是真正的文学,不再有标准,网络时代哪怕形成140字以下的文字,也可以被称之为文学,因为在最流行的网络平台上,一项名为“微小说”的大赛正在进行着。而2010年度的文学,依然延续着不与大众文化合作的强硬,整个年度的文学作品,只有《余震》是被改成了热门电影的,而《余震》这个故事,也并非2010年的最新原创。文学与影视的隔绝,不是文学的原因,而是影视发展得太快,失去了从文学当中汲取营养的耐心和勇气,对此我们也许应该庆幸:文学还在一片荫凉的土壤中有条不紊地生长着,而影视早已在庸俗化的道路上,遭遇着一轮轮质疑。

国外文学在国内进一步遭受着冷遇。国外图书引进的门槛越来越低,针对这些翻译而来的图书包装也越来越雷同,读者已经不再有去追捧墙外之花的热情,大家更期待阅读到本土气息浓厚的作品。这或是物质满足之后一种本能精神需求所导致的渴望,如果我们的作家能够离过去远一些,不再沉湎于回忆,而是从今天、从当下提炼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那么中国作家将极有可能再次强势地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因为没有任何时候,比在这个观点多元的时代,更需要作家来告诉我们如何活着、怎样思考。

2010年会是一个分水岭吗?在下一个十年已经开始的时候,文学会继续持续这种慢加热的状态,还是会如奇兵一样,突然占据阅读前端?用悲观的态度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通过2010年留下的那些好书,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文学裂变的声响,一堵有尊严的文学之墙正在被重建。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