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梁方仲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办公室工作。
梁方仲著作
梁方仲
梁方仲著作
他是出生名门世家的公子,但他一生与政治绝缘,选择了最寂寞的学术研究为毕生事业;
他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他的一条鞭法研究,被称为“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
他一度成为史学界的边缘人物,被人们遗忘,但他的学术思想不但重新成为主流,更历久弥新,成为当代学界许多前沿研究的出发点;他从没有老去,因为他的学术和思想仍然在影响当下;
他就是梁方仲,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史学家。
梁方仲晚年曾于病榻题诗咏怀:“天留迂腐遗方大,路失因循复倘艰。”(典出《尚书·大诰》:“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孔安国传:“我周家为天下役事,遗我甚大,投此艰难于我身。”)他借用此典,表达自己的为人与学术志向。他一生坚持的“迂腐”,造就了他当时的寂寞。
本期《世纪广东学人》,试图让读者了解梁方仲的寂寞和“迂腐”,了解他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不像其他很多人一样,自作聪明地随波逐流。
1
不问政治“学术价值永恒,政治只解决一时问题”
梁方仲出生时,在刑部提牢任内的父亲刚刚升官,高兴之下命其名为“嘉官”,意即企望他加官进爵,光大宦门,但后来他拒用此名。他曾对其研究生说,“想当官就不要当我的学生”。
梁方仲先祖梁经国,是富极一时的广州十三行“天宝行”创立者和行主。梁经国虽以经商发家,却不大希望自己的后人仍然从商。他重视子女们的教育,要求他们以读书科举仕宦为业。
梁家的发展也如同这位先祖的设计,此后成为广东有名的书香门第,连续三代都是翰林和举人。如果不出现近代的社会动荡,这样的世家也许还会延续下去,梁方仲也许就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个一生远离政治的大学者。
到梁方仲祖父这一代,已经处于清朝晚期。这时候的广东渐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前沿。作为广东有名的士绅家族,梁家也卷入到时代洪流中。梁方仲的祖父梁庆贵历任内阁中书、侍读,他参与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组织广东自治研究社,领导收回粤汉铁路利权运动。
也就在收回粤汉铁路过程中,梁家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家庭变故。当时,梁庆贵坚持商办,而时任粤汉铁路督办的岑春煊主张收归官;因政见分歧,梁庆贵遭到岑春煊的抓捕,并丢掉官职。这一仕途激变,对梁家打击巨大。辛亥革命之后,梁庆贵及梁方仲的父亲梁广照对政治局面更加失望,以遗老自居,拒绝任职于民国政府,转入教育界。
这段经历一定对梁方仲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不仅亲历家庭的变故,看到政治丑恶,平时的家庭生活中也常常听先人提及官场的黑暗。种种经历,都让梁方仲对官场和政治没有好感。梁方仲出生时,在刑部提牢任内的父亲刚刚升官,高兴之下命其名为“嘉官”,意即企望他加官进爵,光大宦门,但后来他拒用此名。他曾对其研究生说,“想当官就不要当我的学生”。
梁方仲用一生的表现充分证明了他对政治的态度。由于他在学界的声名,无论是民国政府还是新中国政权,都邀请他担任大学或者学术机构的行政职务。除了实在推辞不了的“政治决定”,梁方仲几乎一直采取拒绝态度。
他的恩师陶孟和(社会学家,曾任中科院副院长)一度邀请他去北京商议当时新成立的科学院的筹备,他最终也没去。好不容易做了个中山大学经济系的主任,他也不大热心搞行政。
对党派政治,他也是游离态度。解放前,国民党曾经强迫他入党,解放后,共产党都也极力邀请过他入党,他拒绝了。民主党派不少人,包括他的好朋友吴晗,也力劝他加入民主党派,他也没什么兴趣。他其实是不愿意有组织束缚自己,自称“做惯乞丐,懒做皇帝”。
梁方仲对政治的态度,一方面与他的家庭经历有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为热衷政治会给学术研究带来副作用,既浪费大量精力,缩短学术生命,又可能会因为政治影响学术独立,这是他的一贯观点。
1957年反右时,他在当时又红又专的大环境下竟然公开提倡“粉红论”。所谓的“粉红论”,大意是说:我就不追着形势跟你们比赛谁更红谁更专,能跟得上形势就行了。
他被人所熟知的是他有名的“三怕”:怕开会、怕听报告、怕参加政治运动。他又说,“学术价值永恒,政治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因为这些证据,1958年掀起的“拔白旗、树红旗”运动中,他被树为“只专不红”的典型,当被质问他所说的“学术价值永恒,政治只解决一时问题”的含义时,梁方仲竟然作了这样的回答:“联共(布)党史简明教材,出版至今不下读者千千万万,但出版不到二十年,便要重新改版。《资本论》第一卷读者不及前者多,但出版九十年,虽然也有数次修订,但基本原则颠扑不破。”(转引自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个回答再真诚不过,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迂腐得可爱;与那些批斗者讲道理,梁方仲的书生气一览无遗。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朱迅垚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