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图书馆百年行踪 鲁迅曾起独特作用
2009年12月16日 08:57 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寻访由三家图书馆合并而来的首都图书馆前身

首都图书馆也是北京一座重要的图书馆,它的前身是由三家图书馆合并演变而来,而最初的渊源也是京师图书馆。它的发展前期,同样是居无定所,数度搬迁,与国家图书馆颇为相似。

1913年6月,教育部鉴于京师图书馆地址偏僻,在另觅馆址的同时,租用宣武门外大街东侧、前青厂胡同武阳会馆夹道内一处民居,开设了京师图书馆分馆,由总馆选出适合公开的通俗图书拨交分馆。1914年分馆迁至前青厂西口永光寺街1号,1916年初又迁至宣武门外香炉营四条西口一栋西式楼房内,面积有所扩大,增设了妇女阅读室。在总馆停馆期间,分馆承担了全部对外开放业务。

1913年10月,教育部又在宣武门内抄手胡同,创立京师通俗图书馆。这是辛亥革命后我国第一个面向普通民众的图书馆,藏书以大众通俗读物为主,藏有戏曲、通俗小说等一千余种,当时这方面的藏书甚至超过了京师图书馆。馆内还专设了儿童阅览室,并配备了儿童休息、游戏设施,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1924年7月,京师图书馆分馆经费困难,无力付房租,搬至抄手胡同北口的通俗图书馆院内,合署办公,分别办馆。1925年春,两馆又同时迁至头发胡同22号,原清代翰林院讲习馆旧址内,仍分置馆务。

1926年10月,奉教育部命,京师图书馆分馆改称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京师通俗图书馆改称京师第二普通图书馆。1927年7月两馆正式合并,称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当时在中央公园社稷坛北面的后戟殿内,还有一个在1917年就成立的图书阅览所,后改称京师第三普通图书馆。在以后的岁月中,这三个馆几次更名、迁址、合并,后改为北平市立第一图书馆。

寻访京师第三普通图书馆旧址很容易,中央公园就是现在的中山公园,元代为万寿兴国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建为社稷坛。辛亥革命后,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对公共开放,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

社稷坛的北面是拜殿,是为雨天祭祀而建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美国提督曾在此办公。1923年重建了拜殿,作为各界团体集会、举办展览的场所。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曾在此殿停棺,接受各界人士吊唁,1928年改名中山堂。1914年辟为公园后,改建为殿堂,称后戟殿,1917年成立的图书阅览所就在此殿中。

寻访京师图书馆分馆旧址就不那么容易了。它最初建馆的宣武门外大街东侧,近些年拆迁变化极大。前青厂胡同,在琉璃厂西街以东,东西向,现街名还在,但已面目全非。胡同南侧是新建的椿树园小区,高楼林立,胡同北侧已拆除,但还未建设。在它北边的后青厂胡同、香炉营诸条等,都已拆除。

在一片残垣断壁中,我发现了一栋二层小楼,独立在废墟之中。看外貌已年代久远,不像近年所建,位置大约就在香炉营四条附近。这是否是京师图书馆分馆1916年所在的那座西式小楼呢?周围没有居民,无从打听。我赶紧拿起相机拍照,权作存疑吧。也许再来,它就不在了。

京师通俗图书馆旧址所在的头发胡同,在宣武门内大街西侧,新文化街以南。我从东口进去,穿过整条胡同,快到佟麟阁路时,在胡同西口路北找到了22号,现在为63号。这是一座有广亮大门的大院落,门上的彩绘已经重新油饰,院落也进行了修整。当年南房为阅报室、北房是阅书室,后面是书库。京师图书馆分馆与京师通俗图书馆及合并后的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在此院办馆达28年之久。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