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真实的张爱玲1、张爱玲3岁能背唐诗;7岁写了第一篇小说;8岁写了一部乌托邦小说《快乐村》;9岁时,给记者寄了第一封稿件。
2、张爱玲的铅笔画画得很好,钢琴也弹得不错。可是,就兴趣而言,她更爱看小说,曹禺的《日出》和《雷雨》,她都爱看。
3、和母亲一样,张爱玲爱读张恨水,日后的写作也受其影响。
4、张爱玲曾携小说拜访过当时《紫罗兰》的主编周瘦鹃,他是把张爱玲引入文坛的第一人。
5、1942年,张爱玲随姑姑搬入常德公寓(爱丁顿公寓),并在此居住了6年。张爱玲一生中最受瞩目的作品在此完成。
6、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改编成舞台剧时,柯灵曾安排她与剧团主持人周剑云见面。当天,张爱玲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
7、1944年底,《倾城之恋》在上海各个剧场上演。演出广告被刊登在《申报》上。
8、1944年9月,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集《传奇》在上海《杂志》出版发行。仅4天便一抢而空,畅销程度震惊了整个文坛。
水银灯下的不了情
张爱玲的影像世界与影像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除了写作外,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电影。从小就受到电影影响的张爱玲一生都非常痴迷于电影这门神奇的视觉艺术,参与了不少电影的制作。而且她在写作中也运用了电影的影像风格、流畅的对话、曲折的故事,她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被公认为是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文学作品。
写作从影评起步
张爱玲1920年9月生于上海,她的青少年时代主要在上海度过。在这座现代中国电影事业最为兴盛发达的城市里,受到母亲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很爱看电影,对各种电影画报更是爱不释手,深受电影艺术的熏陶。1937年,张爱玲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高中三年级学习时,在学校年刊《风藻》上发表了一篇评析当时动画影片创作倾向和发展趋势的文章《论卡通画之前途》。可以说,她职业作家的生涯实际上是从写影评开始的。
与桑弧是“黄金搭档”
1946年,张爱玲首次踏足影坛,用半个月时间完成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并与导演桑弧联手制作。影片上海公映后,被誉为“胜利以后国产影片最适合观众理想之巨片”。张爱玲在电影编剧方面的才华充分展露。紧接着张爱玲与桑弧合作了第二部电影作品《太太万岁》,又大获成功。因此,张爱玲与桑弧的组合被认为是当时影坛的“黄金搭档”,也被圈内好友看作理想的一对,遗憾的是他们最终没走到一起。不过,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却是电影人。1956年,张爱玲与好莱坞影剧圈的才子赖雅登记结婚,婚后两人经常合作剧本。直到上世纪60年代,张爱玲决定重拾未完的《红楼梦》及中西文化研究,才结束了与电影的这段不了情。
张爱玲时代回归
虽然告别电影创作,但张爱玲的小说始终是影视作品的最爱。1984年许鞍华导演,周润发、缪骞人主演的《倾城之恋》是香港第一次用经过“新浪潮”洗礼的电影语言重新表现张爱玲的作品。影片的成功引发了观众及电影人对张爱玲的极大兴趣。1994年《红玫瑰白玫瑰》、1997年《半生缘》,尤其是后者被认为是诠释张爱玲作品最出色的影片。最近,因故搁浅的《金锁记》在张爱玲去世10年后被重新列入拍摄计划,张爱玲本人的传奇人生也成为电影人关注的话题。无论生前还是故去,张爱玲与电影的缘分从来都是一段“难解之缘”。
不彻底的女性电影
从第一部作品《不了情》到《太太万岁》、《情场如战场》以及被搁浅的《金锁记》,张爱玲编写的剧本始终关注中产阶级女性的命运,讲述的大多是女性情感生活中的故事。她的电影细腻,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由于受到时代局限,她的电影作品却没有女性电影的批判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公虽然有表现,但却不彻底,往往还包有一层暧昧的外衣。整体来说,张爱玲的电影本质还是鸳鸯蝴蝶派作品,只是在某些女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进步性。与同时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神女》以及《天涯歌女》相比,张爱玲的电影就显得脂粉气过于浓重,是不彻底的女性电影。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干琛艳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