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我没有关心过机构和体制 对我来讲只有人
图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
年底,柴静出了一本书,回忆自己进入央视十年,书名和新节目一样,叫《看见》。这不是一本想象中的回忆录或者自传,所写一切只与工作、新闻有关。“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柴静在封底这样写。目前,该书首印50万册,已完成全部铺货。
自省的力量
“哪有记者年纪轻轻就写自己的过去?起码到七老八十。”这是柴静原来的想法。2008年,带柴静进入央视的制片人陈虻去世,之后,柴静离开新闻调查,从那时开始,柴静开始动笔写《看见》。
“我以前觉得,到老了,陈虻也会拄着拐棍天天骂我,但人是没有办法的,死亡也不是他挑选的,我们背对着死亡一步一步倒退着走的。人应该有一个记录,就像陈虻说的,无意识等于死亡,我们不能活在无意识当中。”
在《看见》中,柴静回忆了自己采访过的人和事,但并非“内幕揭秘”,相反,她对自己工作的反省,书中随处可见。19岁成为电台节目主持人,25岁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这是在别人看来一帆风顺的传媒人生,但柴静密密麻麻记下的,是种种错误和失败。
熟悉柴静的观众都知道,自省是她一直以来的工作习惯。一期节目做完,她把心得和反思写在博客里,有时候也会附上视频和文案。有人留言给节目提意见,她会回复。12月11日,柴静在博客上发了一篇关于少女杀死性侵者案件的采访手记,有人留言说“标点符号错太多了”。柴静知道这是自己的老毛病,她改了一下,但不很周详。过几天,柴静收到一封信,提意见的观众把文章打出来,把错了的标点符号都改正了,再寄给她。柴静说:“我感谢他。”
总结是陈虻留给柴静的工作习惯。他当年曾说:“做一个节目就可以写一个总结。”《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上映前,柴静采访李安,节目播出后引起很多争议,有人说她问得不好,有人拿出陈文茜访问李安的节目,觉得更胜一筹。柴静说:“像李安这样的节目,也可以不反思,已经过去了。想为自己辩解也有各种理由,但那是没出息的表现。诚实没什么可怕的,就是要做一个总结,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我有诚意。”
前不久,柴静和《看见》节目组再度探访德国志愿者卢安克。这一次,她把一个孩子问哭了。因为连问几个抽象的问题,孩子都不知道,柴静说自己带着“一点放弃的感觉”,对卢安克说“可以了”。孩子突然嚎啕大哭—孩子觉察到了那一点放弃的情绪。
十年了,柴静一直在检讨:“每个弱点我都没改掉,弱点永存。我上个月还把小孩问哭了。我说我怎么老改不了呢?!卢安克劝我,要那么容易改掉的话,还要漫长的人生干吗呢?就是这样。哪有一劳永逸的答案。我现在的每期节目也都有错误和不足,最重要的还是坐下来总结。”自省的意识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你做的时间长了,经验丰富了,身边的同事也越来越年轻,比较尊重你,不像刚入行的时候身边经常有人批评。年轻人会认同你,甚至鼓励你,说这样已经很好了不用担心,这时候就需要更警觉一些。博客中的一些留言我都很重视。”
记者的道德是“知”
周正龙、卢安克、药家鑫、郝劲松……当这些名字在柴静书中出现,读者甚至有恍如隔世之感。热点新闻每天都在更新,事件热起来的时候举国议论,几天之后无人问津。从这个角度来说,《看见》提供了一个相隔一段时间再回头审视过去的视点。她现在做的节目《看见》,也有类似立意。
“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不太有热点的东西,是一种已经过去的新闻。不是热的时候非不做,而是往往热点新闻刚起来的时候,众声喧哗当中,不大会有一种真的沉静地坐下来、双方辨析这样的机会。一大群记者都在敲门的时候,人家只有躲避起来,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反应。所有的记者倏忽一下全撤了,这时候你没有走,再去了,就会有一个诚恳的交谈:我为何而来。这样往往比较容易得到一个接纳。”柴静说。
刚刚播出的那期少女杀死性侵者的节目,已经是三个月之前的新闻。柴静去找当事的法官谈,对方说:“这个案子早就已经过去了。”柴静说服对方:“这个案子是过去了,但是很多人对这个案子是不信服的,人们真的会把这个案子忘了,再也想不起来,但是心里会存有一个印象,就是我从此对法律不那么敬畏。”法官被说服了,愿意出来谈一谈。
做“过去的新闻”,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有些疙瘩貌似已经过去了,但是那个结打在那儿,时间是消磨不了的。如果疙里疙瘩的东西太过,就会误解丛生。我希望能够去做这个工作,一点点开解掉(疙瘩)。”
在微博上,各种“柴静语录”、“白岩松语录”不断流传,几乎成了“央视牌心灵鸡汤”。柴静说这有点“被鸡汤”:“我们都没开微博,但是有很多语录可能是有些人假借两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表达,其实我觉得没必要。说自己的话,为自己负责,有负责任的独立的意识,将来才有负责任的舆论界和新闻界。‘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再好的目的,以撒谎的方式说,这个目的就没有价值了。”
相较于发表看法,柴静更愿意报道新闻。“因为我犯过这个毛病。”柴静说,她曾经一开口就是大而无当的词汇:“全是成语、概念、宏大、热血沸腾。但是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越具体越好。其实也就是原来胡适说的,你多研究一点问题,问题本身会指出生活的一个道路,就像新闻一样,不要从意识形态出发去解决问题,而是要从解决问题的路出发,走下去,看看什么样的制度和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解决日常问题。”
“记者的道德不是谴责也不是赞美,是‘知’,你要知道这个事件。人在知识当中才能够稳定,这样就不会太容易受到情绪的左右,这是新闻界的责任。”
1
2
|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