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没有静心和耐心,就别浪费钱买我的书

记者鲁艳红 通讯员林秋兰

三年前,著名作家阎连科倾尽全部积蓄购买了北京城郊的711号园,在这里开始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种菜,采蘑菇,湖上泛舟,收养流浪猫,亲近植物、动物和土地,他说这是他一生最为奢靡的诗栖生活。

近日,阎连科新著《北京最后的纪念》出版,纪念已被拆除的711号园,全书约取桃花源的宁静与美好,直抵现代都市人内心深处的田园梦,被称为中国的《瓦尔登湖》。而其旧作《我的父辈》近日也再版。昨日,阎连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读我的书需要静心和耐心,如果没有,就别浪费钱买我的书了。”

这是传统生活的挽歌

记者:有评价说《我的父辈》、《北京最后的纪念》是传统情怀和古老生活方式的挽歌,为什么有这么多读者认同这样的作品?

阎连科: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及思维变化,当思维还停顿在某一阶段的时候,生活已经朝前了,而记忆往往跟不上这变化。生活变化太快了,土地、空气、森林、水资源等等都在迅速消失,已经变成城里人看不到的,非常稀罕的,像黄金一样贵重的东西。我们买不起黄金,但可以在记忆中永存下黄金。《我的父辈》、《北京最后的纪念》这样的散文正好挽留了所有读者的一种记忆。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九十年代的孩子知道,原来自己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是这样生存、生活的。从这一点上说,这两本书可能是传统生活的挽歌,也是我们日常记忆最珍贵、最简单的纪念。

致敬梭罗的《瓦尔登湖》

记者:很多人觉得《北京最后纪念》颇有点《瓦尔登湖》的风范,称之为“中国版的《瓦尔登湖》”,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阎连科:首先,必须承认这本书对梭罗《瓦尔登湖》的尊敬。作为一个生活在乡村的文学爱好者,对大自然如此的熟悉和热爱,自然非常渴望写一部像《瓦尔登湖》一样的书,写大自然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或者单纯的写一部只有大自然,完全没有人存在的生态文学。

当真的住到711号园里,准备写这本书的时候,在对《瓦尔登湖》的尊敬之外又多了一个想法,把他们当作人来写。绝不是简单的拟人,而是努力接触所有的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的东西,写出它们的情感、声音。

渴望乌托邦的幸福

记者:看了《北京最后的纪念》,很多人会赞同您的价值观,但有些人觉得不切实际,说这是一种小资的炫耀,你有什么看法?

阎连科:任何人喜欢也好,批评也好,我都不做心理准备,但也都能接受。不管人家骂我学梭罗的生活也好,说我炫耀也好,这个都不重要,写这个东西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但这确实是心里的东西,我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理解。我的内心中还是非常渴望一个乌托邦式的幸福存在,也需要逃离现实,到某一个地方好好休息,重新回到现实中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