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永玉:黄裳几乎无所不能 竟然还是坦克教练

2012年09月06日 12:03
来源:东方早报

李辉把自己带来的《东方早报》给老人看,老人摘去老花镜,很细心地读了人物周刊的一段文字,我问老人有空可否也给《东方早报》写些文字,老人笑着轻声答应说:“好。”

向老人告辞时,老人坚持送到门口,一直看到我们转弯不见———神情间似乎有些落寞,又有些不舍。

到楼下重新看了老人所说的老榆树,原来在小区围墙外面,顺墙而生,粗壮挺拔,枝繁叶茂,约有四层楼高,投下一地的浓荫———来燕榭原来真算在榆树之下的。

老人尤其喜爱陆放翁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认为这“寥寥十四字,把江南的神魄一下子都描摹尽了”。回程时想起深居在上海陕西南路小巷深处的他,深居小楼,读书写作,品味书香,自得其乐,忽然想起“寒士精神故纸中”这句话来,觉得有这样的名士在,本城到底算是有味的。黄裳与李辉(右)在来燕榭阅读《东方早报》人物周刊年少时的周汝昌(左)与黄裳

友人说黄裳

周汝昌

黄裳和我是天津名校南开中学的同窗契友———我曾思忖:他拥有万卷珍本秘笈,必会成为“国学大师”或“史家巨擘”;可是这个想象却不合实际了。如今悟知,他不喜欢当“学院派”的专家,写那种搭架子、摆“学识”的土八股、洋八股,而愿意以文遣兴寄意,自得其乐———也可同时予同好者以自得之乐———变自得为共享。

邵燕祥

黄裳笔下,充满了历史细节。其《笔祸史谈丛》,固然记下了有清一代所谓康雍乾盛世的文字狱和禁书毁书的诸多细节,其《惊弦集》、《负暄录》记下了特殊年代亲身经历的若干历史细节,都是值得“立此存照”的;即使其他大量的游记和怀人的篇什,于体察世态人情、山川风物之间,也莫不以历史的细节胜,且不说那谈文说史的读书笔记了。

杨苡

虽然他受过那么多的苦难,虽然他见了生人采访时不免木讷紧张,虽然若有人惹怒了他,他也忍不住打笔仗,但他确实是个从来不卖弄自己,只是一个默默地做自己的学术研究的敦厚的学者!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黄裳 黄永玉 教练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