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西方哲学与中国前卫艺术:“反动思想”皆源于五位大师

2011年08月09日 08:00
来源:当代艺术 作者:彭德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世纪下半页,中国文化界吸收西方哲学思想,时代印记很浓,选择面很窄。凡是异已的对象,常常标以“反动思想”的标签,变成中国学术参照的禁区。同时习惯于引进过期的学术成果,同中国购买俄罗斯退伍战机十分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武器进口受制于对方,思想引进受困于自己。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哲学思想通过各种渠道涌进中国。这使得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带有西方现当代学术思想的明显印记。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的西方哲学热,导致哲学一开始就在扮演西方学术的引领者。其中,有下列五位西方哲学家的学说对中国前卫艺术产生过持久的作用。

萨特的存在主义与中国画家的自我表现

1980年,青年画家钟鸣在《美术》杂志发表了题为《萨特—他就是他自己》的油画,推崇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在艺术中的典型特征是自我表现,它比建国三十年来一直被反对的自由主义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叶朗随即在这家杂志发表批判文章《自我表现不是我们的旗帜》。这种批判,反而使得更多的画家关注并倾心萨特的存在主义,以致"自我表现"在美术界差不多变成了一个褒义词。

萨特(1905-1980)是法国左派人士的精神偶像。从政治立场上看,法国的左派和右派同中国的左派和右派相比,性质正好相反。尽管萨特在1955年应毛泽东邀请访问中国,携带女友波伏瓦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十一游行,但在中国文化界,他的学说却一直不为人知。直到198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柳鸣九编译的《萨特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才大面积地波及美术界。 1982年在湖北神农架召开全国美术理论会,皮道坚带了一本《萨特研究》,我借去用一个晚上通读了一遍。萨特的书显然比《圣经》有用有趣,因为他的思想特别能叩动当时年轻学者的心。书中《萨特七十岁画像》一文,他的坦率,他的学术思想,他的师生观和婚姻观,都给我留下了强烈印象。萨特终生不收学生,认为师生关系是以抑制学生为代价的。萨特终身不娶,认为婚姻关系是靠男女双方彼此损害来维系的。不过,萨特却有一位才貌双全的终身伴侣西蒙波伏瓦。作为存在主义文学家与思想家,波伏瓦的《第二性-女人》被称为西方女性的圣经。《第二性-女人》中译本在1986底初版时就印了十万册,成为中国美术家,尤其是女性主义艺术家的案头读物。《第二性-女人》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瞧这个人(胡适)》等"三个人",均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出版界刮起了一股旋风。前两本涉及女性的解放,而胡适则是全盘西化的倡导者。
 

萨特写过一个剧本《禁闭》(1986年中译文),描写的是地狱。一个男人死了,下了地狱,他发现地狱不过是一间四周皆白的屋子,天花板上悬挂着长明灯。屋子里面有两个女人,应该说是女鬼。通过交往,他喜欢上了其中一位。由于地狱明灯长亮,又没有遮挡物,当俩人表示亲热时,另一个女鬼发出各种声响表示不满和干扰,于是男鬼发现,没有地狱,他人就是你的地狱。“他人即地狱”的立论,成为西方学者思考和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成了中国前卫艺术家揭示人际关系的理论依据。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与社会心理批判

20世纪70年代,台湾志文出版社出版《新潮文库》,收录了弗洛伊德(1856-1939)《梦的解析》、《少女杜拉的故事》、《爱情心理学》、《图腾与禁忌》等著作。1986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以内部发行的方式印刷出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开始广播大陆思想界和文艺界。此时,弗洛伊德已去世47年。在此之前,弗洛依德的思想已经通过各种学术杂志,在文化界流传。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同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和达尔文《物种起源》,被并列为导致人类思想革命的三部书,是人类对天体、万物和人的研究最杰出的成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现代文学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指人的动物属性,遵循的是“快乐原则”,满足人的各种基本的动物本能和欲望,它是人的心理能量的源泉。超我指人的社会属性,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排除的是人的动物属性,强调的是社会规范。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即在超我的制约下,满足本我的需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包括生的本能、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与战争;生的本能包括个体生存本能与性本能。性本能冲动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弗洛伊德把精神活动分为欲望、思维和意识,意识又分为潜意识、下意识和意识。意识指能被自己觉察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指不能被觉察的观念、欲望;下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包括痛苦的感觉、意念、回忆等等。潜意识有六大特征,其中的两大特征,一是最喜欢带感情色彩的信息,一是容易受图像的刺激。这两大特征,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受到美术界关注重要原因。

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指出,潜意识欲望在睡眠时避开超我,以伪装方式闯入意识形成梦境。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秘密通道。由于社会规范压抑原始冲动,现实中的人用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表达冲动,比如用文艺形式替代欲望的发泄,弗洛伊德称之为“升华”。升华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研究的对象统统都是精神病患者,而艺术家是常规社会最接近精神病患者的人群。在经过了十年思想改造、十年禁欲生活的中国思想界和文艺界,人们的精神受到空前的抑制,个人的精神世界全面萎缩,超我的原则变成了集体的无意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如同醍醐灌顶,让文化人开始重新面对自我。中国文艺界众多作品,都曾受到他的明显影响,比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985)、贾平凹的《废都》(1993)和陈中实的《白鹿原》(1993)。张艺谋先后导演《红高粱》(1986) 、《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等,使他成为中国电影界的顶尖人物。在美术界,弗洛伊德的学说打动过众多画家。谷文达在1986年创作的《图腾与禁忌》,借用弗洛伊德著作的书名,作为中国性禁忌的隐喻。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也有关联。刘溢、张晓刚、王广义、舒群、毛旭辉、李路明、刘溢、肖丰、黑鬼、蔡锦、刘虹等人的创作,也曾长期或一度受惠弗洛伊德的思想。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刘溢参展的作品是一幅西方裸女拼集图,其中有张开双腿的造型。由于该作品的观众特多又受到非议,为了防止有人弄坏画面,画前始终有一名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守卫。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刘溢 生的本能 死亡本能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