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与中国前卫艺术:“反动思想”皆源于五位大师
值得研究的是,弗洛伊德推崇的是自我意识,而国人在经历了上千年礼教思想的压抑和十年文革的超我原则的钳制,更热衷本我欲望的释放。从文艺界思想界到平民到官场,这个释放过程至今依然汹涌澎湃。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与中国"实验艺术"
波普尔(1902-1994)的思想对中国美术界的影响,有两个渠道。一是哲学界的介绍,二是中国美术界引进了英国学者贡布里希的图像学,而贡氏推崇的哲学就是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波普尔的学说明快易懂,分析问题如同剃刀一样锐利。他的学说不仅受到哲学界直至金融大亨索罗斯的推崇,更受到中国年轻一代的激赏。1983年,浙江美院哲学课教师因病请假,由一位哲学系毕业、名不见经传且不修边幅的年轻学子临时代课,他就是范景中。范景中口才一流,介绍波普尔的哲学,抨击黑格尔等人的历史主义,语惊四座。《美术思潮》曾开辟专栏介绍范景中的见解,中国美协随即邀请范景中进入理论艺委会,当时他还不是美协会员。后来,由范景中牵头系统翻译贡布里希著作,波普尔的思想得以普及。再后来,范景中的助手曹意强成为中国教育部艺术硕士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科组长,波普尔的学说和研究方法从此几乎成了中国美术学的正宗思想。
波普尔是一位反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曾主张社会主义同个人自由结合,他认为自由比平等更重要。他的著作中译本,仅在我的书架上就有《猜想与反驳》(1986)、《科学发现的逻辑》(1986)、《历史主义的贫困》(1987)、《客观知识》(1987)、《波普尔思想自述》(1988)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99)等。波普尔摒弃了传统的“观测-归纳法”,认为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罗素“喂鸡被宰”的例子曾被用来嘲笑归纳法的无稽:一只火鸡每天接受主人的喂养,日复一日,习以为常,它的观察和归纳却怎么也不会料到有一天主人会拧断它的脖子。波普尔从根本上反对“观察-归纳-证实”的实证机制,主张“问题-猜想-反驳”的试错机制。试错机制就是他主张的“证伪主义”。在波普尔思路中,认识的对象如同无边无际的夜空,人类的认知如同探照灯能够照射的一个局部。无论按照灯的功能如何强大,永远也不可能涵盖黑暗的夜空。因此,他反对学术研究中的“总体论”,倡导“零碎工程学”。零碎工程学就是通过具体的、局部的、细微的课题,来展开科学的研究。波普尔的零碎工程学,不仅成了中国的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和博士生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成了当代艺术批评家推崇个案研究的理论依据。这个一边倒的局面,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所说的历史主义,或译为历史决定论。它包含总体论、理性主义、本质主义,强调历史规律决定历史的进程。波普尔指出历史决定论采用对自已有利的材料,进行归纳论证。这部书是对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批判,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是他批判的对象。他认为伟大的人物会犯伟大的错误,尤其需要被批判。中国的逻辑不同,伟大的人物是神,是不能碰的,后人要小心翼翼地回避他的错误,或者想方设法地为他开脱。王广义、李山等人用客观评判或调侃的方式画毛泽东,高氏兄弟用拼贴复印形式做马恩列斯毛的寓意作品,同波普尔思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关。
波普尔不懂艺术,在艺术上推崇贡布里希的理论;贡布里希提到哲学,首推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两者相互赞扬,形成声势,不像中国学界同行彼此否定和抹杀。波普尔强调科学实验,贡布里希加以挪用,把新兴的现代艺术命名为实验艺术。这个生硬粘贴的术语,在中国艺术界约定俗成,成了抵挡官僚和外行非议当代艺术的说词。
西马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与社会批判
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有很多变种,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简称西马。西马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卢卡奇、哈贝马斯、弗洛姆、马尔库塞、萨特等。其中,美籍德国人马尔库塞(1898-1979)被称为西方造反青年的精神领袖。由于西马不是原教旨主义,同有本国特色的中马有相当大的差别,因而他的著作《论否定》、《论解放》、《自由和历史使命》等等,在1980年代我始终没看到中译本,只看到过他批判弗洛伊德的《爱欲与文明》(1987)以及《单面人》(1988)。其中,《单面人》对于解剖当代中国,特别具有现实意义。这部著作的新译本被翻译为《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认为,西方社会是单面社会,即没有对抗的社会。人们对现存秩序只有肯定面而没有否定面,单面社会与一体化意识形态互为基础。马尔库塞把单面社会概括为三个特征。一是否定思维变成肯定思维,人们盲目的、非理性的接受社会现实。二是劳动对人的异化,劳动过程压抑人的创造,人物化为机器。卓别林的喜剧《机器时代》,表现的正是这种现象。三是具体的人变成为单面人,人被科学技术理性控制在物质层面,人的精神世界萎缩了。在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当代中国正在变成一个金钱至上的单面社会,具有马尔库塞所抨击的种种特征。因而重读马尔库塞的著作,可以清晰地发现当今社会的症结。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对现实批判的作品,受到了马尔库塞思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岳敏君的笑面人,是对单面人的漫画式揭示,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张晓刚的家庭系列和方力钧的光头系列,则以反讽的方式揭示出中国人的集体情绪。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1985至1989年间,后现代主义艺术形态在中国各地先后出现。黄永砯以非理性的方式,分别从事油画、装置和行为艺术的创作,广州王度,太原宋永平兄弟,济南高氏兄弟,武汉魏光庆、傅中望和黑鬼,杭州谷文达、吴山专、张培力、肖鲁、唐宋、梁绍基,北京徐冰、顾德鑫、吴少湘、侯瀚如、杨洁昌、朱青生、范叔如,上海陈箴,重庆顾雄等等,成为当时前卫艺术的先驱。1990年代,尚扬也曾创作过《致德里达》的油画,表示对解构主义的呼应;后来创作装置作品《茶馆》,直接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手法。
德里达 (1030-2004) 是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被译成中文,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解构主义最重要的立场是批驳绝对中心观念,反对传统设定的永恒、实体化中心。他认为中心只是一种功能,中心的替换永无休止。绝对中心观念之所以根深蒂固,符合人类控制世界的欲望。中心的观念与权力的欲望密不可分,暂居中心的力量会借用真理的名义,竭力使自己的优越位置永久化,君权至上、教会统治、宗教迫害、种族歧视、极端民族主义等,无不是源于绝对中心的神学式崇拜。人类在打破一个中心之后,马上确立新的中心。中心在不断替换,危机的根源却没有消除。这使得西方传统哲学是排他的“暴力的哲学”。
解构主义否定二元对立,主张二元互补。二元对立是绝对中心观念的产物,形而上学传统有各种二元对立项,一项是真理而居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另一项则被视为不相容的对立面,比如真理、谬误,灵魂、肉体,先进、落后,文化、自然,文明、野蛮,语音、书写等等。德里达认为真理如同地平线永远在远方,永远是他者,永不在场。二元对立的方式还塑造出一系列的男女二元对立项,比如坚强与软弱,理性与感性,有序与无序等等。上列二元对立项均以男性为第一性,女性作为它的对立面而存在。女性是异已的,外在的陪衬。没有它,男性又无法定义自身。这种男性中心论是女性主义艺术反叛的焦点。
解构主义催生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艺术的特征也是它的局限:一是主体消失,个性和风格被悬置;二是深度消失,不再强调思想;三是历史感消失,历史变成怀旧的借口。四是艺术同生活的界线消失,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消失,注重的是欲望和感官的刺激。
经过三十余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2001年,德里达造访中国,他对北京的西方化进程感到惊讶。他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从天上径直掉到北京,他一定分不清这是西方还是东方,是一个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文汇报》2001年9月13日〈德里达访沪侧记〉)中国的大都会已经成了德里达解构的对象。这也是跨世纪之交中国前卫艺术追踪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社会背景。在中国学术界和艺术界,左派和自由主义仍然是鉴别学者文化立场的简陋标尺。表面地看,两派对西方思想都持批评态度,包括对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批评。深入地看,左派是要彻底否定;自由主义者是想超越。
1
2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