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之四:
网络文学期待真正受重视
和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只有一部网络小说入围,却最终没有获奖的情况相比,8部网络机构报送的作品在本届茅奖中获得参评资格一下子让很多人热血沸腾了一下。但不能被忽略的事实是,这些作品中老牌作家占了好几位,比如王海鸰、荣三惠、郑彦英等。据以往的经验,传统作家的作品应该相比一些新锐作家的作品更能被评委会所接受,这使得网络作品获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得奖将是网络文学的一次胜利而受到网友的认可?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
首先,网络文学作品的评选标准一定会引发争议。以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郑彦英的小说《从呼吸到呻吟》为例,这部作品在2008年参加了起点中文网举行的“全国30省(区市)作协主席小说竞赛”获得佳绩。当时起点中文网找到郑彦英,邀请他参加比赛,郑彦英刚好手头有一部正在创作的小说,他小说已经写好了10章交给网站,而剩下的根据读者的意见再修改。这其实更像是传统写手找到了一种作品发表的新载体,而和公众惯常理解的网络文学的作者的“草根性”,作品的网络原发性有些出路。而王海鸰的《成长》一书同样是属于个人写作,然后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这可以被看做新时代图书出版的新形势,这属不属于网络文学有待重新定义。
是否曾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都可以叫做网络文学,是否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就可以叫做网络作家,这个概念在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中似乎被模糊了界限。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网络文学用这样的方式去评奖,是在愚弄和消解网络文学,而与此同时,真正从网络上起家的网络作家对于茅盾文学奖纳入网络文学评比的态度都很淡定。因写出网络热门穿越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获超百万收益的网络作家月关曾直接表示过“我得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审美差别,短时间不会有大的改变。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