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诗歌末路 文学奖几十万篇来稿不见诗歌作品

2011年03月31日 09:24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姜小玲 许光耀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解放日报讯 (实习生 许光耀 记者 姜小玲)2011年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近日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抛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来自全国的几十万篇来稿中竟然没有诗歌?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场内一阵议论。难道,当下的青少年已经不写诗不爱诗吗?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曾经作为诗歌最主要受众和拥趸的青少年与诗歌“绝缘”了?

诗歌正日渐“被边缘化”

事实上,现如今青少年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这从不断开展的作文竞赛的火热程度就可见一斑。除去各种大小文学赛事,网络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创作平台,榕树下、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网等一大批原创文学网络都成为青少年圆各自文学梦想的好地方。但是,打开这些网页,满眼都是情感、玄幻、武侠等小说和散文,几乎看不到任何发表的诗歌。

不仅如此,在一些面向青少年学生举办的文学创作大赛中,也难见诗歌踪影。比如闻名遐迩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至今已举办13届,推出过一大批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然而,即便该比赛不限体裁,但每届参赛的诗歌作品极少,也仅有《青铜时代》等屈指可数的诗歌作品获奖,却没有因写诗歌而像韩寒、郭敬明、张悦然那样成名的。

应试大棒阻挠诗歌进校园

有专家认为,是应试的大棒把诗歌挡在了校门外。“学校不好好教诗歌,学生怎么会写得出诗歌呢?”《少年日报》总编辑徐建华提出,“目前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高考和中考都不允许写诗歌,所以学校根本不会专门去教孩子们如何写诗、如何欣赏诗歌”。他认为,学校的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现在学校对诗歌显然是忽略了”。

徐建华认为,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是导致他们与诗歌渐行渐远的重要因素。现在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多数学生对于文学是抱着一种发泄和娱乐的心态。他们更喜欢在网上写抒发“小情怀”的散文和穿越、玄幻之类的快餐文学,认为诗歌是属于老年人的。“诗歌创作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是现在的中小学生要应付功课、考试,很难真正静下心去琢磨、领悟诗歌的精粹,感受诗歌的魅力。对诗歌不了解,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喜欢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

大环境难激发青少年的热情

虽然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但不可否认,目前整个社会对诗歌的冷落,也难激发青少年对诗歌的热情。

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指出,现在社会的大环境很不利于诗歌在下一代中的发展。由于诗歌的销路不好,出版社会尽可能少出诗集;因为诗歌没有小说受欢迎,一些杂志也不接受诗歌投稿,这就让很多年轻诗人有作品也没地方发表。再则,写诗的稿费比写小说少得多,不少人也因此放弃了写诗而投身于小说创作。这样的大环境下,青年人对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这种恶性循环只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写诗歌是‘赔本’的事的感觉,哪里还会对诗歌有兴趣呢? ”

青少年是文学未来的希望,作为文学四大主要样式之一的诗歌,也不能就这样萎缩下去。徐建华建议,可以多举办相关的诗歌比赛。诗歌的美必须要朗诵甚至唱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诗歌的流传,也能提高年轻人的创作积极性。而张秋生则提议,现在有很多文学基金会,希望他们能多资助一些年轻诗人和出版社出诗集,使当前的诗坛重新活跃起来,让年轻诗人找到创作的动力和发表的平台。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张悦然 欣赏诗歌 绝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