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在《现代美学体系》问世20年以来,我对美学问题的思考,不仅用心于中西美学家们的学术著作,而且用心于我这20年阅历所及的生活这部大书。相比较而言,我更着眼于从"生活世界"这个具有本原意义的视野来审视和思考美学问题,我相信,这个思考方式是对传统美学局限于范畴推演和艺术鉴赏的突破。在众多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中,我赞成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就是一种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思考美学问题不能离开审美活动的文化背景,在作理论阐述时,也应当传达其丰富的感性特征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在写作《美学原理》时,我的一个明确原则是,要让这部书具有高度的可读性,这不简单指行文的优雅和流畅,而是要传达你所说的审美活动的鲜活的文化意蕴,但更准确讲,是传达活生生的文化精神。
肖鹰: 我认为您达到了这个目的,《美学原理》的确具有这种文化大综合的气象,而且是以您的"生活世界"为中心展开的活生生的文化大综合气象。我相信,您这部《美学原理》的写作,不仅给读者(尤其是大学生)提供一个在文化大综合背景上的新美学思想体系,开拓和深化读者的美学视野,而且会对美学原理的研究和写作提供新的思路。《现代美学体系》对中西美学的综合,注重于中西美学概念、理论的"平等的纳入",综合程度较底,特别是学理的统一性和精神的一贯性不够,不少地方有生硬之感。当时的综合,似乎更多是在"技"的层面,功夫也多用在技上。《美学原理》对中西的综合,正如您从中西美学综合的视野跨越到中西文化的大综合视野,是由技入道,展示了您在中西文化大综合视野下对美学基本问题的深入悟思和从容论述。北大张祥龙教授近日在给您的一封信中谈到:"此书(《美学原理》)的基本思想方式向包括现象学、海德格尔在内的西方现当代哲理开放,反倒使得中国古代的美感经验及其哲理领会获得了与它们对话的平等身份,因为其中的思想素质正是中国古学的长处可以舒展者。"我同意张祥龙这个看法。在这部书中,您在中西文化对话中对中国美学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展开,是以一条红线透彻地贯穿下来的,这就是"美在意象"。"美在意象",是您一直坚持的一个核心美学思想,在《现代美学体系》中就明确论述过;但是,在这部《美学原理》中,这个命题才真正作为一条红线得到了透彻的阐述和贯彻。这个"透彻性",我想是得益于您的中西文化大综合的理论视野。
美在意象
叶朗:"美在意象"这个命题,实际上是朱光潜先生的命题。早在1932年出版的《谈美》这本书的"开场白"中,朱先生就指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意象"是传统中国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易传》。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情景交融",是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规定,而"意象"就是美的本体,也是艺术的本体。"意象"的思想源流从《易传》直到王夫之、叶燮,再到王国维,形成了中国古代审美-艺术论的主流,这是我们建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的传统资源之一。同时,"意象"思想的基本内涵,也是与西方现代美学相通的。近代西方美学奠基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主张"美"和艺术的本体,都是脱离于人的客观自在之物;现代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打破主客二分,在主客一体的意向性关联中来讨论"美"和艺术的本体。浪漫主义以后的移情论、表现主义和现象学美学都是沿着这个路子走下来的,尽管它们之间也存在重要的差异。因此,我曾说:"由于抓住了'意象'这个概念以及通过对'意象'的解释,朱光潜先生找到中西美学(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契合点。"(《胸中之竹》)我在《美学原理》中做的工作,是在中西文化大综合的背景上将这个契合点推演、扩展到中西审美-艺术的整体透视,并以此建构美学体系。
肖鹰:从您的论述可见,"意象"美学建立在对传统的客观论和主观论美学否定的基础上,或者说,这个双重否定是它的逻辑起点。这就是您书中所说的,"一方面否定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另方面又否定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这个双重否定,既是您研究中国传统美学获得的基本思想之一,又是您对20世纪中期国内那场"美学大讨论"的反思的结论之一。在对"意象"的具体分析中,您综合地运用了柳宗元、王阳明、王夫之和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中西哲学家的审美-艺术哲学思想。借助于这些思想,您不仅深化和拓展了传统中国美学关于"意象"的"情景交融"理论,而且明确将"显现真实"和"自我超越"内置于"意象"的规定中,从而赋予它形而上的意蕴――超越与复归的统一。您指出:"美(意象世界)一方面是超越,是对'自我'的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另方面是复归,是回到存在的本然状态,是回到自然的境域,是回到人生的自由的境界。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P79)因此,您对"意象"的分析,不仅包含着存在-本体论的理论阐释,而且包含着精神-价值论的美学建构。您在书中以这个意象论为基础重新诠释"真、善、美的统一"的命题,应当突出了您的精神-价值论的美学立场。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