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传播"忠恕之道" 有利于世界和平
问:这也是孔子说的吗?
答: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但可以代表孔子理想和主张。
问:这个主张确实不错,问题是做得到吗?
答:孔子认为做得到,因为他还有实行的方法。
传播和推行“忠恕之道”,将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
问:孔子实行仁爱的方法是什么?
答:忠恕之道。
问:什么叫“忠恕之道”?
答: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强加于人”。
问:好像也是两面?
答:对!孝悌是一纵一横,忠恕是一正一反。忠,是积极之仁;恕,是消极之仁。
问:恕不如忠?
答:不!消极决不意味着不好。相反,消极的仁(恕)比积极的仁(忠)更重要。孔子自己,更看重的也是“恕”。
问:是这样吗?
答:是的。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受用、一贯到底(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也就是恕(其恕乎),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问: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说?
答:因为他主张“忠”、主张“仁”,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每个人的幸福,包括自己以外的别人。正是为了也让别人幸福,这才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不对?
问:对呀,有问题吗?
答:有两个问题。第一,作为普通人,未必都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如果“心有余而力不足”,又该怎样实行仁爱呢?第二,作为普通人,也许大都希望立,希望达。但是,万一别人无此愿望,我们却非得要他立,要他达,岂非“己之所欲,强加于人”?
问:恕,就没有这两个问题吗?
答:没有。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都做得到;第二,彼所不欲勿施于我,谁都同意。恕,是不是更靠得住?而且在我看来,不但更可靠,也更伟大。
延伸阅读:
评论:
易中天"狂砸"主持人 扮演万金油很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易中天 编辑:严彬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