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问答诸子百家之十九
相信无尽的力量
□易中天
从“亲亲之爱”出发,就可以“让世界充满爱”
问:前面你说,以德育人,不妨多读儒家,但不能“全盘接受”,只能“抽象继承”。那么请问,儒家的思想当中,真有可以抽象继承的东西吗?
答:有啊,仁爱就是。
问:仁爱,是孔子的思想吧?
答:主要是孔子的思想,也有孟子的补充和贡献。因为儒家所谓仁爱,实际上包含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中,亲亲之爱是基础,忠恕之道是方法,恻隐之心是底线。前两个,是孔子提出来的;后一个,则是孟子的补充。
问:什么叫“亲亲之爱”?
答:基本定义,就是爱自己的亲人。在这里,第一个“亲”字,是动词,亲爱的意思。第二个“亲”字,是名词,亲人的意思。亲人当中,首先是父母,叫“双亲”;其次则是兄弟。亲爱父母,叫“孝”。亲爱兄弟,叫“悌”。孔子认为,这两种爱,但凡是人就会有,不需要教育,也不需要证明,可谓仁爱的天然基础,所以孟子说“亲亲,仁也”。
问:爱父母,爱兄弟,就是“亲亲之爱”,就是“仁”吗?
答:没这么简单。严格地说,还应该推而广之,泛而化之,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亲亲之爱”,也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仁爱”。
问:怎么推广,怎么泛化?
答:第一步是顺序延伸,对等相爱。比方说“孝”。孝的本义,是敬爱父母。你看孔子说“孝”,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什么“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都是这个意思。对父母既然应该敬爱,那么,父母的父母呢?也该。这就爱到了祖父母。祖父母的父母呢?也该。这又爱到了曾祖父母。总之,从孝敬父母出发,所有的长辈都爱了,这就是“顺序延伸”。
问:对等相爱呢?
答:就是子女应该爱父母,父母也应该爱子女。
问:是这样吗?儒家的主张,不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吗?
答:你说“三纲五常”啊?对不起,那是后世儒家的主张,不是先秦儒家的主张。先秦儒家,无论孔子、孟子,还是荀子,都没有提出过这种“不平等条约”。相反,在他们看来,人与人之间,虽然“不平等”,却又必须“对等”。
延伸阅读:
评论:
易中天"狂砸"主持人 扮演万金油很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易中天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