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广州麻石街,渐少 旧时木屐声,静下


来源:信息时报

宝华正中横老街坊潘伯也很有感触。他说,下雨天的麻石街最有“味道”,路面凹凸不平,水滴不停溅起小水花,“每逢下雨我们都会和同伴穿着雨衣踩着木屐出去踩水,夏天时也很喜欢穿着在鞋底打铁的木屐在麻石地上玩,木屐鞋底的贴片与麻石路摩擦,脚下就似带有火花,那是我不可多得的童年回忆。”

细说广州麻石

适合岭南气候

麻石街巷一般由三五块麻石并列铺彻而成,五块的为“街”、三块的为“巷”。

麻石的好处是下雨不打滑,排水性能好。旧时广州的大街小巷均由麻石横着铺就,因为在民国前河涌从居民区流过,内街遍布排水渠,在渠面上横铺花岗石板才方便行走,麻石街便是起源于这种“石冚明渠”。解放后,内街排水系统改造,街面改造成水泥路面,横排麻石明渠便被改为竖排龟背路面,这就是今日大家见到的麻石街。

此外,广州天气时晴时雨,普通街砖易长青苔,但麻石不会。

街巷设置有讲究

旧时麻石街巷的出入口都有置设门楼、门牌,目前市区门楼已经很少了,在上九路南侧的“德宁新街”还能找到,其占地约10平方米,高约3米,宽约3米,由青砖砌成,现还有木质门板,还能开合,是德宁新街进出上九路的“门户”之一。还设有一阁楼,供守门人值班、睡觉之用。

门牌可以说是街巷居住人、创建人身份的象征,在旧时门楼、门牌均可高达10米。在状元坊附近就有个建于清代“福来新街”的门楼,高三层,气势非凡,显示当年这条街道的繁华。在东川路云香楼酒家附近,“东源大街”的门牌上面还可清楚看到民国当年制作的时间和制作人。

西汉已使用麻石

“麻石街巷是广州建筑特色,与许多大城市相比,广州现存的麻石街巷数量是较多和最长的,麻石街巷的存在远早于西关大屋和骑楼。”萧应耀介绍道,广州使用麻石作为建筑材料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在莲花山的古采石场这一遗址就告诉我们,麻石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作为建筑材料”。

他认为,麻石街巷并不属于过去,现在一样可以发挥其所能,“麻石不会聚集灰尘,即便有灰尘,只要下一场雨,路面又整洁如初。”同时,麻石耐用,几百年也不会出现太多裂痕,而普通地砖过几年就要维护。

街坊谈麻石

老街坊 承载旧时童年回忆

60多岁的大塘街街坊冯叔说,老一辈广州人对麻石街很有感情,“以前经济条件差,穿不起鞋,家里也没风扇空调,小孩子赤脚走在麻石街上就能感到透心凉。夏天晚上拿一张席子、一个枕头就可天当棉被地作床了。”采访中,冯叔多次感叹大塘街麻石街的变化,“我的儿子、孙子一辈根本不会问我麻石街的事,要谈麻石街的情怀,也只能老一辈自己去追忆了。”他频频为麻石街叹息,“没了”,“没了”。

70岁的老街坊陈叔对麻石街的感情也多来自儿时生活。他说,小时候每天走在麻石巷,麻石被许多人走过后磨得很平滑,赤脚走上去很舒服,而旧时邻居最喜欢搬几块麻石板放在家门口,在麻石板上剁鱼劈柴,甚至晾晒东西。他动情地说道,麻石街年代久远,已无法追溯其年代和建造者了,但麻石却可以见证着周边住户们长大、老去,几代人走过依然光滑如新,“麻石被拆,对我们来说很揪心。”

宝华正中横老街坊潘伯也很有感触。他说,下雨天的麻石街最有“味道”,路面凹凸不平,水滴不停溅起小水花,“每逢下雨我们都会和同伴穿着雨衣踩着木屐出去踩水,夏天时也很喜欢穿着在鞋底打铁的木屐在麻石地上玩,木屐鞋底的贴片与麻石路摩擦,脚下就似带有火花,那是我不可多得的童年回忆。”

年轻人 不懂,但喜欢

“以前生活的地方没有麻石,对于麻石也一知半解,但我喜欢广州的麻石街巷,它们看起来很有味道。”走访中,十名受访的年轻街坊表示,自己对麻石街并无研究,也不懂麻石街的历史。不过,他们很喜欢麻石路。

80后街坊林小姐表示,她最喜欢荔枝湾涌一带,一条麻石街配上两侧的西关老屋,这就是她心中带有浓浓“老广州”味道的建筑风格。

麻石街的故事

恩宁路麻石险被迁移

2012年9月,有施工队开始对恩宁路部分街巷的麻石进行开挖,21日早上,当施工队准备挖走吉祥坊麻石时,被不少街坊叫停。 当时施工队相关负责人称麻石将用于荔枝湾广场建设。事后,荔湾区政府回应,已责成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恩宁路地块内麻石街巷将保留原风貌,因改造需要被挖起的麻石将按照规划要求在恩宁路地块内使用,不会用于其他地方。

大塘街水利施工“动”麻石

2014年11月,越秀区大塘街这条小巷因水利设施改造拆了街上不少麻石,对此引来不少街坊的声讨。当时针对街坊的疑问,越秀区市政和水利维护所相关负责人回应,施工按照修旧如旧方案,街上旧的麻石挖出来后都会再铺回去的,不存在强拆麻石街,而新铺在路面的石材也是麻石。

村落改造麻石被卖

2010年琶洲村旧村改造,开拆后很多老街巷的长条麻石被撬起,陆续被搬上货车。当时,麻石被以每米15元的价格出售,销路非常好。因缺乏对麻石的保护意识,麻石被卖的情况让不少居民和文物专家倍感可惜。

保留麻石

民间保护协会会长刘伟伦

麻石街整体应得到保留

广州文物民间保护协会会长刘伟伦介绍,广州的麻石街有很浓重的岭南特色,并且很适合这座城市,“麻石街很符合岭南的环境和文化,岭南天气湿热,麻石雨天不打滑,潮湿不长青苔。夏天时候麻石清凉,还吸湿。这对生活在广州的老街坊很重要”。

他认为,每一座城市都应该保留自己的印记,麻石街与西关大屋都是广州的名片,应尽最大力量保留。对于麻石街应该用何种方式保存,他认为,曾经的麻石如果因为磨损或者路面不平的原因,可以进行适当的修复以方便市民,但是整体原貌应该保留。

岭南文化专家饶原生

清平市场二期改造有示范作用

“听到清平市场二期改造能保留广州竹筒屋和麻石街,我觉得很欣慰。”岭南文化专家、资深传媒人饶原生表示,广州市现存的麻石街普遍在清末民初时铺设,短则近百年历史,长则数百年,“老广州人最喜欢的就是穿着木屐在麻石街上走,声音很清脆。”

绕原生认为,虽然广州提出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但并未细化到保护麻石街这个层面,目前对麻石街的保护也没有法律法规限定,也没有哪个部门可以管,“希望清平市场二期改造可以成为一个示范点,促成未来涉及麻石街巷的改造,尽量把麻石街保护下来。”

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

可放权给街道管辖

“大部分麻石街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因为下水道修整以及方便推车等问题,麻石被掀起修整过,所以现在广州许多麻石街都不再是原来‘横铺’的传统风格。”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表示,如今要在广州找到原汁原味的麻石街很困难,目前麻石街的破坏很大一部分是人为所致,“有人偷麻石去卖,因为省内对麻石的采集有限制,很多人只能去外省买,而麻石的价格不断上升。”

对于麻石街道的保护,汤国华表示,规划局可放权给街道进行管理,“他们(街道)知道辖区内街道小巷的详细情况,居民也可以群防群管,有人企图破坏麻石街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并保护。”但是他也提出了顾虑,“麻石街的保护,可能‘原住民’更有责任感,现在很多老城区都是外来人口,他们对传统保护意识可能没那么强。”

标签:文物 麻石 广州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