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华探陈查礼:树立中国人正面形象
2010年11月25日 11:10 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毕格斯怎会写华人侦探?原来他于1919年在檀香山(夏威夷)度假,并打算于假期完成其推理小说《没有锁匙的房子》(The House Without a Key)。但小说未完成他已返回大陆,而他对留下良好印象的夏威夷念念不忘,经常在图书馆翻阅夏威夷报章。有次读到一则内页不显眼的新闻,报道“华探”郑(阿)平(Chang Apana,黄运特认为郑平才是正名;而阿平成为Apana,笔者料是中山腔调尾音为生死注册处官员忠实录下)及李福(Lee Fook)“英勇擒贼的故事”,令他大开眼界亦有所感,加以为当年的政治气氛感染,顿时改变主意,在书中加进一名“华探”。毕格斯对不带手枪而以牛鞭制伏歹徒的郑阿平特别欣赏,遂以他为原型,写成陈查礼系列小说。应该指出的是,说陈查礼以郑阿平为原型,仅指其办案手法而非身型,小说及电影中的陈查礼俱为健硕(微肥)昂藏大汉(着不称身的西装,动作及说话缓慢且时作腼腆的傻笑——双眼瞇成一线,露几只大门牙,形象滑稽亲和),远非不足五英尺高的郑阿平所能比拟。

福至心灵,毕格斯在本书加进“华人侦探陈查礼”这个角色,显得事出突然,临时插进,这从他安排陈在《没有锁匙的房子》中段的第十四章才出场可见。于第十四章(按:以查证资料严谨见称的《纽约客》,8月9日有关书评《这个人是陈查礼》说是第七章;笔者未读这本小说,惟相信应以黄书为准)“陈查礼来了”(Enter Charlie Chan),毕格斯这样写道:“客居夏威夷的老处女(波士顿望族之后)温思立小姐,早上在小屋走廊上发现一具着睡衣的男尸……闻讯而来的有警目、验尸官和一个肥胖但动作便捷(迈着如女人般轻快的碎步)的华人警探。”以其五短身材其貌不扬,怎么亦想不到是个“干探”。当温思立被告知“他是陈查礼,本市开埠以来最能干的侦探”时,她满腹狐疑,“这个中国人能破案吗?”她几乎失望得晕倒。这便是陈查礼的“登场式”!

阿平(Ah Pung)的父亲为中山乌石人,早岁“卖猪仔”(五年合约,每月薪金五美元)到夏威夷当苦力,娶华裔土著,生下数子女。阿平大约在1871年出世(上世纪八十年代夏威夷大学有学生以夏威夷警长[“沙展”]郑阿平生平为博士论文。据其考证,郑的生年应为1864年,郑阿平墓碑上的生年则为1870年;他于1932年退休,翌年病故,葬于檀香山中国公墓),未进学校,自幼当牧童,英语及华语水平俱低,只会说流利的夏威夷土话,以纯熟的“鞭法”驱赶畜生,没想到后来当警察——唯一的华人警察——不久后积功升为“便衣(警探)”。当年华工走私鸦片猖獗且经常非法聚赌,夏威夷当局因此请华人当警察,以收“以华制华”之效(一如今日欧美华埠都有“华探”以对付亚洲黑社会)。由于郑阿平“英明神武”,不久后夏威夷警方增聘数名华警,这从黄书页73所附摄于1911年的相片可见。自小训练有素,郑阿平的“鞭法”出神入化,他嫌使用佩枪左轮“费时失事”,用牛鞭反为得心应手。事实上,他不用枪而用牛鞭,屡建奇功(有过一人独力抓捕四十多名赌徒的纪录),令歹徒闻这位只有五英尺高的“差佬”(Chailow〔粤语〕,这是当时夏威夷人对他的“尊称”)之名丧胆,乖乖就范。阿平所用那条长长的皮革编织而成的牛鞭(Coiled bullwhip),现存夏威夷警政博物馆,《陈查礼传奇》第一页便以此为插图。

毕格斯一反傅满洲(Dr. Fu Manchu)邪恶奸险与白人为敌的形象,把陈查礼写成正义化身的正面人物,与当年的“政治背景”有关。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记者身份在上海与左翼分子交往的托洛斯基分子、美国史学家(从上海回美后任麻省理工政治学教授)艾息思(H. R. Isaacs, 1910-1986),在1972年发表的著作《美国人怎样看中国及印度人》(Images of Asia: American views of China and India)中,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演进分为六个阶段——

一、崇敬期(十八世纪);二、蔑视期(1840-1905);三、仁慈期(1905-1937);四、钦佩期(1937-1944);五、幻灭期(1944-1949)及敌视期(1949-)。据姜智芹教授在《傅满洲与陈查礼——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的说法,美国学者莫舍尔(S. W. Mosher)续艾息思未了之事,套用其“分期法”,把1949至1989年分为四期即:1.敌视期(1949-1972);2.二次钦佩期(1972-1977);3.二次幻灭期(1977-1980)及4.二次仁慈期(1980-1989)……也许1989年至今又可分为“警觉期”与“怀疑期”!

第一部陈查礼探案于1925年出版,可算是美国对中国“仁慈期”的产物。而以邪恶、奸险、神秘面貌出现的傅满洲在1913年问世,与艾息思划分的“仁慈期”的政治气氛迥异,但姜智芹指出“文学创作滞后于当时的情况是常有的”。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因与美国为敌的傅满洲的出现而推翻艾息思的分期。然而,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傅满洲的作者卢马(Sax Rohmer, 1883-1959)为英国人(战后才移居纽约),虽然傅满洲系列在美国“发扬光大”,但作者创作小说时并未受政治气氛所影响。“有趣”的是,以傅满洲丑化了亚洲人的卢马,死于“亚洲流感”(Asian Flu)!

非常明显,“陈查礼探案”的面世,是美国作家笔下中国人形象的最重要的角色转变,即从否定性角色转向善良的同情性角色,姜智芹的看法是正确的,他认为陈查礼探案“为赛珍珠笔下较为正面的中国形象在美国的接受(原文)搭了一座桥梁”。这即是说,中国人在美国大众文化的出现,先有反面人物傅满洲(与代表正义的警官史密斯对着干),后有正面(善良、智慧、能干及典型“住家男人”)的陈查礼,最后顺利过渡至表扬质朴、吃苦、勤奋、坚忍、耐劳、勇敢的典型中国农民王龙及其妻子阿兰(赛珍珠《大地》的主角)。值得注意的是,从傅满洲、陈查礼到《大地》,在美国及英语世界都成为畅销书,据小说拍成的电影亦莫不大收旺场之效,这与英语世界人民对神秘中国兴趣甚浓有关。

至于黄运特何以为陈查礼——郑阿平作传,说来颇富传奇。据黄氏在这本书“导论”所说,2002年他为新书Transpacific Displacement举行发布会,哈佛(时他在该校任教)文学系的秘书在布置会场时,以从1931年至1937年一共主演十六部“陈查礼探案”的瑞典裔明星华纳·奥兰那张已成经典的侧面像为会场背景(日籍、韩籍演员均曾演陈查礼,美国演员托拉〔Sidney Toler〕在1938至1936年间扮陈查礼的影片更多达二十一部,而美国演员温特斯〔R. Winters〕在1947至1949年间亦拍了六部;但深入民间且成为同名畅销漫画主角的陈查礼是奥兰)。原来“陈查礼探案”的电影及电视片集,是那位五十多岁女秘书的挚爱,她可说是典型的“陈查礼粉丝”。而和不少留美学生一样,黄运特求学时亦看了不少“陈查礼探案”的电影,这似是留美中国学生消闲的热门“节目”:“每当深宵打开电视时,很难不遇上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陈查礼。他确是个有趣的人物”;当他在会场上见陈查礼“剧照”,便动了为他作传的念头〔按:奥兰生于瑞典,十三岁随家人移居美国,及长,成为百老汇和莎剧演员,其能获选扮演“华探”陈查礼,演技之外,还在其相貌真的有点像东方人,维基百科说他有蒙古血统(他主演过三部傅满洲电影,除了极像中国人,演技亦有好评),“从历史角度看”,应为实情〕。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林行止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