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导演:不留神就跟不上情节

2012年12月27日 11:31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润芝

12月28日,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在中国公映。

在电影技术出神入化的今天,这是一部由现代人拍摄的黑白默片。流畅、纯熟的节奏中,默片时代的美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情节经典又精致,俗套又美好,音乐剧、轻喜剧、爱情剧等元素都融在其中,斩获大奖无数。

《艺术家》的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Michel Hazanavicius)是一位法国人,他带领一支法国团队,完成了一部向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好莱坞致敬的电影。电影赢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收获了尖锐批评:利用人们的怀旧心理、故事毫无创新、照搬老古董……

电影公映前夕,本报记者越洋电话采访了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他说,自己在乎的是观众的观点,而非评论家们的:“评论家的工作就是开炮骂人。”至于这部电影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投机”?他说:“我持否定的观点。”

七个星期完成疯狂作品

米歇尔无疑是个怀旧的人。他的前两部作品(《OSS117:开罗谍影》、续集《里约谍影》)就是如此。英国有邦德007,法国有特工117—后者早在1949年就活跃在银幕上了,比第一部邦德电影还早4年。米歇尔的两部OSS117分别拍摄于2006年和2009年,上演的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优雅风情。这次,他干脆玩起了黑白默片。

“拍电影之前,很多人说拍一个黑白电影是很疯狂的事情。”米歇尔说。他周围的朋友、演员、制片人,听到这个创意时的反应都是“笑了”:“好,好,但是你真的想要做吗?”按米歇尔当时的想法是,他要做一个

有魅力的“主流电影”:“但是没有人认为市场已经为这样的一部电影做好了准备。制片人直接说,没有人想看那样的东西。”

米歇尔坦承要说服的第一个人是他自己,最终他决定试一试:“有时候你想做点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另一个理由是,默片有自己的魅力:“每个人都说,我们不再做黑白默片了。但事实上,我遇到过很多导演,他们都有一个做黑白默片的幻想,因为对于导演来说,这是一个讲述故事最纯粹的方法。这就等于说,你只用影像来讲故事,拒绝任何对白。”

在确定要做黑白默片之后,米歇尔并不清楚自己具体要拍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一开始,他想拍一个吉普赛马戏团,“成本很低,而且很适合黑白默片的形式”。后来,他又想拍科幻小说《隐形人》(The Invisible Man),但是这个主意看上去“有点蠢”:“一个你看不见也听不见的角色?好像矫枉过正了。”

思来想去,米歇尔发现,如果要让今天的人们看一部默片,总需要一个理由—为什么要用默片的形式来讲这个故事?

最终,他选择用一个身处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过渡阶段的默片演员当故事的主角,“这很简单而且合理”。这就是人们现在看见的《艺术家》:男主角乔治·瓦伦丁(让·杜雅尔丹饰)是默片巨星,无意中提携了电影新人佩皮·米勒(贝热尼丝·贝乔饰),后者对他心生爱慕。有声电影来袭,乔治坚持自立门户拍默片,佩皮则抓住时代机遇成了有声电影的女主角。乔治的心血之作不敌佩皮的作品,落魄得几乎要自杀,佩皮则因爱帮助他走出阴霾,建议用歌舞片的方式回归银幕。

中国观众也许很难体会米歇尔在《艺术家》里倾入的对好莱坞默片时代的一片深情。有心人对比过,从《艺术家》的造型、画面、桥段等各方面,可以找出18个向不同的黑白默片电影致敬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男主角那两撇迷人的小胡子,简直是克拉克·盖博附体。

虽然《艺术家》向好莱坞致敬,米歇尔仍然为自己是法国电影人感到自豪。

“电影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找钱,一开始没有钱,所以最感谢法国良好的电影体制,政府有资金资助电影的创作者们。一开始是政府启动资金,之后又找了一些人捐款,剩下的钱是制片人在电视台、电台找的。”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电影必须在7个星期内拍完,这其实是很冒险的做法,“没办法,风险也必须自己承担,幸好最后结果还不错。”米歇尔说。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艺术家 韦恩斯坦 观众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