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吕铮:公安文学的突围

2012年12月24日 11:47

梁鸿鹰(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吕铮小说的出线不是偶然,这些年来公安文学的建设是基础。现在公安作家中,像吕铮、程琳等一批作家,他们已经进入了真正的文坛,而不局限于行业协作范畴之中。吕铮的写作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公安文学让我们珍惜生命,吕铮的小说印证了这一点。他把发生在公安部“清网行动”中的一件事,写成了一部小说,让人感受到了公安工作连接着的,是人生。吕铮的写作也十分到位,以人和疾病、生命与死亡这个点,引发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受。吕铮找的这个点非常好,特别能够打动人,人只有在这种发现自己时间不多的时候,才能去反思自己的一生,去把自己这辈子没做成的事,重新梳理。同时注重写人的反差和多面性,真正在笔下将人物当成人来写,写他们的丰富性、复杂性、多面性,而不是仅仅作为符号。作为公安文学来讲,很容易进入把人物写成符号的误区。吕铮避免了这点,而且在小说中写出了众生相,使用的方法很多,也非常值得借鉴。

胡平(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著名作家、评论家):

吕铮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作家,而且还是80后,很令人惊讶。从小说《赎罪无门》看,吕铮在中规中矩地继承文学的传统,在向经典学习。在小说的写作中,新的探索是要有的,但传统的东西是有讲究的,就好比绘画,许多人还没有学会素描就直接进行写意,这样的人很多,是不值得推荐的。吕铮的小说就好比绘画从素描开始学起,作为80后作家,是让我很欣赏的。

长篇小说常见的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封闭性的,一种是开放性的,现在的小说基本都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好处就是真实,可以沿着人物的性格命运去走。吕铮的《赎罪无门》是开放性和封闭性结合的一部小说,一个癌症病房中的开放性结构,病房中有几组人。这几组人的生活是有一个共同主题,这个主题是人们在面对死亡、在即将离开世界时,我们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另一个结构是封闭性结构,就是围绕着老马去侦破张文昊这个案子。这样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结合的结构,是吕铮写作的一种有益的尝试,而且结合的比较好。我在看的过程中,有时觉得“赎罪无门”的故事是一个“线形”的结构,同时看到众多人物出现之后,又呈现一种“树形”的结构。癌症病房中不同人的命运和面对死亡不同的态度,这是吕铮在构思上破费心思也非常成功的一种尝试。

封闭性的优点是好读,所以这部书具备了好读的特点,而且其中又有悬念。虽然我们早就知道张文昊的真实面目,但我们还要看继续看老马如何去深入挖掘线索以及如何去处理与同处病房的张文昊的关系,这点也是突破。这是在公安文学写作中,公安民警和罪犯之间关系,摆脱了公安文学以往的限制,而以人生为主题,是公安写作人性化的一次突破。

另外几对人物关系也写的很好。如杨晋财和张艳红,这个煤老板得了癌症后,他的情人如何去算计他,而相对立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老姚,年轻的时候拉三轮,但是他在弥留之际反而亲人环绕很幸福。小说中反复写这种理念,对于读者来说,是很有触动的。现在的许多人都金钱至上,但看了这部作品后,会让你去想,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老姚不是成功人士,但他和杨晋财谁幸福啊?这是一个对现实有警醒意识的作品。人在活到一定年龄的时候,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最后我们留下什么了?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老姚还是更幸福一点。这是吕铮小说的一个特点,他写的是人生的基本主题。这点是我赞赏的,有才能的作家不一定非要总去写发展性的东西,而是要从基本型的作品开始。

同时在描写人物性格中,吕铮的起笔太棒了,第一章酒桌的情节写的非常好。但也因小说是封闭性和开放性结合,所以造成了叙述的两难。人物的发展应该是顺应人物性格的,但故事的发展又必须按照“线形”的结构继续。我们又想求得封闭性结构的吸引力,那种阅读的效果,我们又会在阅读后感觉过于戏剧性。这个小说的探索也正是在这里,这种探索很难,却取得了相当的进展。这部小说的价值也在于此,吕铮完成了这部小说叙述的构思,而且使这部小说在文学中很有文学的价值。

关于警察与罪犯之间这种灵魂上的较量,也是大大超越了以往公安作家写作的格局,这是吕铮作为公安作家最难得的地方。结尾的时候,公安局的警察本来是抓张文昊的,但由于张文昊的死亡与赎罪,在记者问到公安局长的来意时,局长说是来探望张文昊的。这一点我很喜欢,这表现了整个公安机关在执法中对人的关怀,写的非常好。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著名评论家):

刚看吕铮小说的时候,是想象不到作者是个80后的。作为80后的作者,这部小说的意义就更大了。如果把这个作家放到文坛80后青年作家结构之中,吕铮的意义就更加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对于80后文学的很多认识,一个是他们的那种时尚型的、没有生活的写作,很多时候是我们的共识。而吕铮的写作一方面是一种文学传统的延续,另外一方面是与生活密切的关系。我们一般说80后的文学在一种没有历史的想象世界里,那像吕铮这种仍然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作家,我认为在当今文坛的青年作家里,是值得让人欣喜的。

小说《赎罪无门》是写的非常好的。吕铮写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题材,而且把它放在一个特殊的空间里,就是医院的环境里。这是个两个特殊题材加在一起的小说,一个是公安题材案件的侦破,一个是医院中癌症病人的生活,吕铮对题材的选择就是非常有戏剧性的。小说的主线是马庆和张文昊,警察与罪犯之间的战争。但是实际上是通过这两个特殊的题材,去辐射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小说中的几组病人恰恰就是几组生活的辐射面,比如说老姚和孙子,普通底层人的情感生活、家庭生活;杨晋财的小老板的生活;张文昊这种企业商人的生活;包括姜鸿和艾嘉这一对恋人的生活。通过这几对病人的生活,我们都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影子。比如说看到张文昊的许多所为,就可以让我想到陈光标,看到人物艾嘉,就会想到“超女”,现实的因素在小说里融合的非常好。吕铮力求通过很特殊的一个题材的窗口,能够对于我们整个时代和社会有一个反映和思考,我想这是这部小说难能可贵之处,就是不局限与公安文学的束缚,而是有更大的追求。

同时我认为从写作的角度来讲,这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写的是一个警察与罪犯之间的战争。但这种战争在小说中已经显得很次要了,吕铮从小说开头就揭示了警察与罪犯的身份。但恰恰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小说写的是两个人内心中的心理战争。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写出了人性的挣扎,心灵的救赎,特别是对手之间的救赎。其实老马和张文昊是互相的救赎,小说呈现了一种心灵探索的深度和力度。

另一方面,这部小说虽然也是写罪犯,但是正面呈现的价值又是真善美的东西,包括罪犯张文昊最后呈现的,也是一种心灵的赎罪和升华。从价值面来说,这部小说也是很有价值的。另外一个方面,从叙事的节奏来说,这部小说把握的非常好。这样的小说可能是要有情节推动的,或者是依靠悬念推动的。这部小说虽然也有悬念,但是写的并不是外露的,已经通过人物的心理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所以说几条线索,编织成了结构的功能。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某种变化、人性的某种反省,对小说情节进行了推动,这是从叙述上、艺术上能体现作家功力的地方。医院里的几组人物关系,作者如何既要不脱离故事主线,又要互相发生影响,这体现了作者驾驭小说多重线索把控的能力。这部小说在2012年的小说作品中,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作品。

当然我也同意雷老师所说的一个问题,可能是小说开头过于先声夺人,展示了老马的性格,造成后面的叙述老马性格没有推动。但我认为老马为什么会是这个性格,是有原因的,作者是要告诉读者老马本来不是这个性格,其实是一种伪装和麻醉,所以老马的性格是回溯的结构。总之这部小说是一个思想艺术都很好的作品。

张有文(湖北警官学院教授、公安评论家):

(等稿件)

李建军(社科院文学部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小说《赎罪无门》中有一个人物叫姜鸿,姜鸿这个人物也是一个作家,却因为所写小说太具文学性而没有发表。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可能是读解这部小说作品的一个提示。这部小说的文学特点,像雨果般传统的浪漫主义的叙事,强烈的善恶明暗的映衬,美丑的这种对比的关系。这个小说与现在流行小说的写作是很不一样的,现在许多小说那种现象化的细节堆砌,反结构的叙述方式,任性的话语风格,读起来反而非常的艰难。但这部小说,明朗清晰,节奏很快,人物的性格也很明了,里面很明白地显示了一种理念,就是我要表达的是什么,显示了作者的叙事自觉。小说要表现的主体很清晰,就是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就是反问我们该怎么样活着。

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力量感,这是公安文学能够传达的一种崇高性的人生理念,人们不断要在自我否定的艰难的升华的过程,来实现人生的超越,这些都是小说难能可贵的特点。另外在表现技巧上,作者自觉意识也很强,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抒情性、象征都很自觉。对时代的困境也有一个把握,哲学家讲过,如果一个时代把金钱奉为一切,那这个时代的生活基本就是毁灭性的。吕铮小说中表现的,恰恰就是拜金主义时代,整个生活全方面的混乱,人们面临的危机,所以这部小说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警察与罪犯之间追捕的故事,而是表现了这个时代各种复杂冲突、危机的关系,还有表现对生活最本质的思考。

但小说的题目太过随意了,小说题目随意了,我想小说可以叫《到彼岸的路》等,其实所有的人物,从生到死,最后都可以找到解脱的方式。好的小说题目,罪与罚象征性都该很强,复活主题就是精神的复活。总体上,我觉得是这是一部很好读的小说,我是一口气就读完了。吕铮是写这种规则化小说天赋的人,语言方面也很好,没有什么毛病,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是值得欣喜和祝贺的事情。

李云雷(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著名评论家):

小说中的罪与罚,是在极端的环境下描写人性的复杂性,探索的过程也是围绕某些主题的探索。小说中最核心的主题就是正义,以法律为代表的正义,这个正义是在客服了重重困难,比如时间的因素、人情的因素,甚至包括了生死的因素,这个主人公最后忏悔,不断的赎罪,我们还是不是不要对他讲法律的正义,吕铮是在这个情境下提出了“赎罪无门”。从这种意义来说,吕铮的这部小说是很复杂的小说,复杂是建立在不同的人物关系的复杂和性格的复杂基础上的,这种对正义的理解与我们通常的简单主旋律的宣传不一样。主旋律的宣传只是讲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但一旦落实到具体的环境之中,往往显得不够,但吕铮通过他小说中人物的塑造,达到了这个效果。

这让我想到了杜甫这样的诗人,杜甫能用主流的价值观念,用很有激情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与其他的诗人有很大的区别。这点吕铮也有点像。可以看出,吕铮作为一个警察作家,他对法律、正义的坚持,是真心的认同。许多人看后会问,罪犯都已经弥留之际了,警察还有必要惩罚他吗?或者这种惩罚还有没有意义。吕铮的小说正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情景之中,选择了一个坚持正义的途径,这是小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复杂的思考机会,他通过复杂的情境、极端的人物心理状态,最终达到了一种宣扬正义的理念。

但小说的缺憾是在张文昊的复杂性把握的不是很充分,缺少性格的另一个侧面,如果这个人物更有对抗性,也会对对立人物老马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希望吕铮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公安文学 吕铮 人物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