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 德波顿 我的东西不廉价
“流行作家”的称呼是种侮辱
2月初,伦敦迎来2012年第一场雪,褐色砖墙的维多利亚老楼,被雨雪浸得透湿。
走出城北Belsize Park地铁站,穿过街边红红绿绿的Costa咖啡屋和Daunt书店,便拐入幽静的高档别墅区。阿兰 德波顿就在这一带生活、写作。“有时写到一半,我会到附近转转,看看周边发生了什么,一些有趣的想法才会冒出来。”
德波顿喜欢普鲁斯特,“尽管他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用三十多页纸写自己如何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还用三十多页的篇幅写过一个吻。”他自己的写作也有些类似,“我最喜欢写那种天马行空、见闻录式的随笔:有时来点分析,有时来点叙述——我会耐心地将世界的一个侧面或是一种经验细细描绘出来。”
27岁那年,德波顿雄心勃勃,写下《拥抱似水年华》,英文直译即“普鲁斯特如何改变你的人生”。整本书既像文学传记,又似实用手册,考据严谨又不乏笑果,通过分析普鲁斯特的性格癖好、为人处世之道,将高高在上的大师拉回浮世人间,为芸芸众生指点迷津。美国小说家约翰 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叫好:“普鲁斯特像个广袤无边的圣湖,德波顿从中蒸馏出甘甜清澈的水,献给我们。”
之后,他延续其“人生指南”笔法,31岁时,又拿出力作《哲学的慰藉》,用苏格拉底、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哲的古典智慧为现代人疗伤,并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两年后,他携满腹诗书开讲《旅行的艺术》,半年内就热销四十多万册;此后10年里,他相继完成的《身份的焦虑》、《幸福的建筑》等作品,也都是风靡全球的畅销读物。西方书评人盛赞,“他是英国文坛的奇葩”、“恐怕连扫帚的传记都能活灵活现写出来”。
本刊记者问他,你怎么看待“流行作家”的标签?
“我觉得‘流行作家’的称呼是一种侮辱。”说这话时,德波顿的语调依然温和,“我们的社会很商业化、电视化,既然已有‘老大哥’、‘美国偶像’这些,如果你将叔本华、黑格尔、佛教这些普及给大众,我觉得这没有什么错。但那些象牙塔里的学者看到我不太高兴,‘啊,这人把哲学思想带给每个人’,他们不喜欢这样,就说,这是个流行作家!事实上,我自认是名严肃的作家,我的东西绝不廉价,我试图做些深刻的事,但我很清楚,这些无法放入学术评判系统,只能说我是个严肃、复杂的家伙,但我相信读者理解我。”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