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让自己那么穷”:金士杰和台湾“小剧场”运动
“大陆、台湾、一生、命运,所有的情绪都在那一句话中得到释放,我们开始流泪,只是自然流泪,然后,缓缓说出了心里的话。”金士杰回忆,拍完这场戏,场上没有人出声,赖声川隔了好一阵才说道,“以后不能随便排这一场”,剧组隔了一个月才敢复排。“这场戏太强烈了,也太真实了,像炸弹一样。”金士杰说。
“暗恋”最初巡演时也是在两三百人的小剧场,由于票房火爆,在台南、高雄等地进行巡演时,开始进入大剧场。此前,表演工作坊排演的《回头是彼岸》、《这一夜,我们说相声》等舞台剧已经累积了良好的口碑。在“暗恋”效应下,表演工作坊得以扩大规模,可以养得起演员和技术人员,观众、市场也培育起来,台湾的剧场开始转向职业剧场形式。
“1990年代的台湾剧团比较重视作品,重视跟观众之间的互动,某种程度上它的先锋、实验性减少,逐渐变成一种市民戏剧。”台北艺术大学助理教授林于竝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解禁,媒体对社会的批判铺天盖地,大部分剧团不再承担批评社会的功能,台湾剧场越来越受到消费市场的影响,直接挪用、改编外国剧本的做法蔚为风潮。
不断有剧团被淘汰,也有新团成立。在台北,注册的小剧团有两百多个,但真正持续运作的大概只有20个左右,大的剧团如表演工作坊、屏风、果陀等可以“以戏养戏”,但小剧团基本是演一场赔一场,这时就只有靠政府补助。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对现代戏剧、传统戏曲、舞蹈、音乐4类表演团体,每年从每类团体中挑选1015个,给予不同额度的支持。
高票房、多轮巡演,是台湾话剧近十年来出现的“新现状”。马英九政府鼓励文化活动,通过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并表示“过去是文化活动在为政治服务,现在希望倒过来,让政治和行政为文化服务,替文化界扫除政治、行政上的障碍”。受此激励,台湾平均一周有三四部戏同时上演。
“台湾话剧却再也找不回旧日好时光了,那时,大家都穷得非常彻底,但都敢让自己那么穷,不冲票房来,只为自己的理想。”61岁的金士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说的“那时”,是1980年代的台湾。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