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玉树:为什么修过的东西还得是旧的
9.9亿,建完都是寺产
从结古一路向东,20公里后,长江上游——通天河横亘在眼前。从这里开始,通天河改叫金沙江。河边不远处有一条山谷,就是勒巴沟,国保单位勒巴沟摩崖石刻和文成公主庙的所在地。
沟里到处都是石头,路边的石崖、路上的每块石头上都刻满经文。
王东华是土生土长的玉树人,地震后她从玉树州交通局抽调到震后重建部门工作。顶着鹅毛大雪行走在大大小小的石块中间,她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石头上刻得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复杂一些的是“无量寿佛经”、“般若经”、“忏悔经”等佛教经文。
冬天河流结冰时,信众会来到离沟口不远的通天河上,用沙子在冰封的河面上撒出经文。白天沙子吸收阳光的热量,融化冰面,使经文“镂刻”到冰河上。冬天来到通天河的人,无不被一幅幅横跨河面的巨大经文震撼。来年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经文也就随着水流漂向远方。
据说,勒巴沟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经停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最古老的摩崖石刻似乎也在证实着这个传说。
震后,很多石头从峭壁上落到路边,大如桌子,小如篮球。第一次考察现场时,董志强还曾考虑如何处理这些落石。第二次再来,董志强发现,很多石头都刻上了经文,不到3个月,能刻字的石头几乎都有字了。
从沟口线条模糊的唐末佛像,到茬口新鲜的机刻嘛呢石,整个藏区的佛教石刻历史参差错落,但千百年来它的存在方式又一贯如此,今天的“文保”也好、“申遗”也好,都很难改变。
勒巴沟的尽头,就是有超过1300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藏式平顶建筑坐北朝南,依崖而建,崖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经文,庙门旁的碑石上记载着文成公主庙修建的历史。文成公主庙主殿上方的岩石在地震中松动脱落,把金顶砸出一个大坑,庙宇墙体也有开裂。经过修缮,疏松岩体已经加固,2012年开春,还要对4处摩崖岩体加固。
出了勒巴沟,海拔逐渐降低,天气忽然又变得风和日丽,以良种藏獒闻名于世的巴塘草原出现在眼前。阳光下一头孤狼毛色灿烂,俯视着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羊群。
美景短暂,汽车开上公路,路边景象仍触目惊心。山坡上,禅古寺几成废墟,地震中58位僧人遇难。寺院新址迁到山下,钢筋水泥的主体建筑已经初具模样。
过去藏区寺院没有财政支持,除了信众供养,寺院也开办旅馆、加油站、牧场、小卖部等补充收入。灾后,政府9.9亿元人民币用于寺院修复和重建。目前全玉树州寺院重建已支出3.6亿元,僧舍和仓库等公共用房已经完成98%,经堂也大部分竣工。政府出资重建的是寺院主体建筑,壁画、佛像、唐卡、经幢等宗教用品,则由寺院自己想办法。
“这是寺院发展的契机。地震前,偏远的寺院没电没路,这次重建后实现了‘四通’。无论是维修还是重建,建成后都是寺产。”玉树州宗教科科长马兴魁说。受益寺院为此会专门搞一个月的感恩活动,比如在寺院中挂出“援建恩情深似海”之类的条幅。这样的条幅在整个玉树州遍地都是。
第一批重建的4座寺院——结古寺、当卡寺、禅古寺、清真寺都在结古镇附近。重建的寺院中也存有大量文物古迹,董志强看到手下把文物修得就像没动过一样时,他就会心满意足。然后他还得反复解释,为什么我们修过的东西还是旧的。
比较传奇的是当卡寺。寺院原来坐落在山坡上,几年前僧人发觉建筑异常,找来地质人员勘测,结论是有山体滑坡危险。2009年,政府批准寺院整体搬迁,地震之前大部分僧人已经搬到山下两公里外的新寺院里。
现在路过老当卡寺,从外貌上看不出这里在地震中遭受过什么损害,老寺里面没有国家级保护文物,这些文物和零星的僧人也都留守在这里,等待相关部门的修复。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