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亚洲人的音乐性格

2011年08月10日 08: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音乐会:郑明勋与亚洲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音乐会

■指挥:郑明勋

■作品: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古斯塔夫·马勒第四交响曲

■国家大剧院2011年8月4日

■读家:徐尧

■推荐指数:★★★★★☆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来北京了。去年,郑明勋率领亚洲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了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与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支乐团的乐手选拔自在欧美各大主流乐团里任职的亚洲乐手,水平自然也达到了一般亚洲乐团所没有的高度。上周四,他们再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除了肤色以外,乐团都与欧美顶尖乐团别无二致,有极高的音乐能力与修养。

乐团里极少有中国乐手,在丹麦南日德兰交响乐团担任双簧管首席的中国小伙子开赛因此格外耀眼。担任首席的则是很熟悉的面孔——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陈慕融(Robert Chan),这位台湾出生的小提琴家已经取得了华人乐手在世界顶尖管弦乐团里难以企及的高度,看到他就对乐团的实力放心了不少。事实上,由于团里在美国乐团工作的成员占了主流,乐团的声音也与美国顶尖乐团相仿,聆听他们演出时甚至有一种费城乐团或是纽约爱乐来访的错觉。当然,乐团声音的调教要归功于韩国指挥大师郑明勋,他自幼离开韩国,早已学成了典型的欧洲指挥风格。由他来调教这群优秀的亚洲乐手,自然具有了点石成金的功效。

上半场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郑明勋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较快的速度与明亮的音色,似乎刻意避免给这部充满舞蹈节奏与狂欢的交响曲注入太多沉重的东西,特别是在第二乐章的葬礼进行曲里,郑明勋十分舒展的线条为这一脍炙人口的乐章增添了更多歌唱性,两组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三声部赋格清晰流畅;第四乐章的狂欢更是将管弦乐团的音色用到了极致。指挥家的选择可能是为了照顾听众在音乐会上半场的欣赏习惯,整体上的风格与德奥传统的演绎方式大相径庭,倒更近似朱里尼、穆蒂等意大利指挥家的诠释。尽管远离了沉稳厚重,但浓郁的地中海风味使这部“贝七”让人大呼过瘾。

下半场的马勒第四交响曲则更加精彩。郑明勋的乐队里动用了多达七档中提琴,为乐队声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也让马四中的每一句吟唱都听起来如此稳妥,稍减了的几分灵动也被弦乐极为华美的音色完全弥补。第二乐章的死亡之舞,陈慕融的独奏乐段十分精彩,但少了点阴森恐怖的劲头,平淡过头,没有为三乐章做好铺垫。在第四乐章里担任独唱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栾艺天,声音的尺寸很适合今晚的曲目。尽管对于演唱马勒来说修养还略显不足,但十分动情投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自身的缺陷。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乐曲最后如登仙境般的弱奏还未结束,就有一位似乎很了解这部作品的观众提前开始鼓掌,令人侧目,与乐章间鼓掌的陋习一样,结尾处过早开始鼓掌同样会打扰乐曲整体的情感。学会保持沉默甚至享受沉默,是中国听众急需学习的功课。

加演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一号,这样的小品对于他们来说就完全是游戏了。在整场音乐会中,指挥家郑明勋都采用了较为轻松明快的调子,为每个声部都创造了足够的展示空间,亚洲爱乐乐团奢华的音色与强大的合奏能力也得以在这场演出中充分展现。虽然难以与世界上第一流的乐团比肩,但他们的实力已经足以令亚洲各国的职业乐团难以望其项背。而作为一支节日乐团,将最优秀的亚裔乐手汇聚起来,在亚洲普及古典音乐,对全世界宣传亚洲音乐,才是它存在的最大价值。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亚洲 郑明勋 乐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