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由内而外的审美观照

2011年08月09日 08:0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沐兴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我有几个朋友,以前没有见过面,以后也不可能,比如苏轼,比如黄庭坚,诗书俱佳之外,人品上乘,干部也还当得不错,我神投之,心向往之,推为挚友。往往读其诗,阅其墨痕,可得意通,可感心境。苏轼、黄庭坚的时代已然成为历史的风景,在今天的喧嚣与浮尘里,这样的雅士属于凤毛麟角,人类中的极少数。在衡阳,我知道谢宏治先生当属其中之一。

先前,间或读过宏治先生诗、联。单位30年庆典时,他曾即兴亲笔题诗。陋作《诗意南岳》出版,他欣然为我挥毫作封面题字。当然,本地文人墨客常常谈及他家学渊源,令人心生景仰。日前,获赠《极目千里》一书,收录他诗词95首,其中旅游风景诗60余首,楹联200余副,以及部分平时讲学文稿。与他徜徉于江山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之中,探求他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之脉动,时值盛夏,却仿佛有唐宋之风徐徐吹来。

宏治先生记岳之诗颇多,印象最深的是《咏雾凇五首》。同样是雾凇,他领悟群峰之傲,激赏旅游之旺,展望春潮之涌,抒发山河之爱。这不仅仅是心境的变化,视角的转换,我认为,这也是对美的再发现,对内心的再辨析。江山之爱,大可以一国一省,小可以一尘一露,什么样的容器才可以托付这一切,我想,唯有我们的心才可以。当我读到“云深怎碍江鸿起,水阔亦随壮志游;往事滔滔东逝去,沾巾热泪洒台洲”时,仿佛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浩瀚,山海的辽阔和意气的纵横。

诗歌的秘密与节制有关。我一直认为,在完成语意表述的前提下,语言的节制,语言的干净、机智无疑会带来情感的张力与想像的翅膀。以宏治先生的《七律·无题》为例,其中“蝉声穿树炊烟起”一句7个字,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着力。一方面,移换了眼下与记忆的概念,将追索化为慰藉,通透而滋润;另一方面,如同展开一幅立体画卷,且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他的诗与联中,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呼吸得以融和。我尤其喜欢他为石鼓书院所撰之联:“三水齐鸣,鼓击霜天岩溢彩;群贤毕至,楼吟江月阁飞丹”。仅仅22字的对联,将石鼓书院的地理状貌,人文历史作了点睛之绘,而且静中蕴动,情势俱备。这是他几十年来对优秀母语的光华汲取的反映,这样的厚积薄发,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机智,更需要长时间的参悟与磨砺。

宏治先生诗联与书法,我认为神韵是相通的。《道州怀何贞子》、《临何帖有感》等诗歌以及他《禅与书法》的文论,无不呈现一种“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美学走向与精神追求。这反映在生活中,是为艺的朴素,为人的朴实,为官的朴质。这让我想起另一个诗人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不论是屈子还是今天的诗人,都在打造着这样的场,它既包括向内的寻找,亦包括向外的发散,它是生活的,它高于生活,给淡泊以高蹈的气宇。显然,宏治先生在构建自己诗、联、书法的另度空间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校准器与发力点。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宏治 由内 禅与书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